希望改變“堵城”現狀
今年9月隋兆旭走進了省實驗中學,作為一名高一新生,研究性學習課,“到底確定什么主題?”隋兆旭回憶,起初六名同學一起,“嘗試去改變一下濟南道路格局,換句話說,希望破解‘堵城’困局。”
于是這位地圖王與小組其他同學一起集合了電子地圖的擁堵數據,并制作出一張“濟南城擁堵數據圖”,然而這只是開始。對于4歲起開始研究地圖的隋兆旭來說,省城的每個方位,每個地區的交通格局都已經印在了他的腦海中。
總的來說,濟南市東西主干道要多于南北,同時在城區,路網過于密集,部分地區塊狀路網或者不規則路網較多,而這種路網設計本身并不利于大車流量條件下的通行,反而環線或者放射狀布局更適合大城市的交通架構。
于是,經過一個多月的調研,以及在繪制大量交通圖研究的基礎上,六個孩子設計出了全新的省城立體交通規劃圖。
這張最終成型的立體交通規劃圖上,在手繪路網的基礎上,又用不同顏色的線條標識出各類交通規劃的不同設想。“比如,我們對順河高架進行了改造,市中心的部分區域進行了東側的環狀設計,還增加了東西兩側的高架設計,同時增加了高層高架的設想。”隋兆旭介紹說,這張規劃圖雖然只是初步構想,最終卻有望通過學校老師作為提案帶上市兩會。
4歲開始手繪地圖
其實,就連隋兆旭都記不得第一次嘗試描繪地圖的樣子。“只聽家里人說,恐怕是4歲,那時家里都是水泥地,偶爾拿出一張地圖就用粉筆在地上一點點的描摹著。”這樣日子長了,濟南市地圖、全國地圖再到世界地圖,都成了這個幼兒園孩子的作品。
也就是小學三年級那年,隋兆旭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況下,單憑印象,便能夠熟練地畫出一張世界地圖,“雖不敢說過分精確,但是能夠具體到部分國家的一級行政區劃。”而在中國版圖上,包括河南蘭考、山東青州、諸城等縣城其具體布局與主要干道都能清晰繪出。
畫圖學史過目不忘
恰是憑著“活地圖”的本事,入校之初便震驚了全班所有學生。那是節歷史課,涉及古希臘、中東、歐洲歷史,隋兆旭二話不說,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起來,歷史變遷通過一張黑板畫表現出來,精確方位,當時的確切國家劃分等等。這也讓“活地圖”的名號一直伴隨這位15歲高一學生左右。
“畫圖學史是我學習的辦法,直到現在還會通過手繪歷史的方式,將幾個朝代的更替通過縱橫軸的表現形式,明確標識出各個時期的大事記,只不過,這不僅僅是兩根縱橫的軸線,而是一個通過地理學知識表現出來的過程罷了。”隋兆旭笑言,可能也是靠著自己對地理地圖過目不忘的本事,加上從小到大默畫地圖,雖然不過高一,但是通過自學高年級地理以及大學自然地理的相關內容,在今年的全國地理奧賽上捧得銀獎。
“也許我并不全面,但是未來仍希望通過自己這個‘活導航’真正能為生活了15年的這座城做出合理規劃。”他說。(朱紫瑛)
原標題:15歲高中生7分鐘手繪交通規劃圖 希望改變濟南擁堵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