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貧寒,為高考(精品課)復讀一事和父親鬧了3年別扭;他熱衷公益,從第一次捐資助學至今已持續20多年;他不畏困難,曾借錢同時一對一資助124名寒門學子。如今,他不僅是兩家建筑企業的負責人,更是眾多貧困學生的“老爺子”(對老人或老父親的尊稱)。近日,記者在巴中市通江縣城見到了這位“瘋狂”的愛心人士——通江縣愛心社理事長賈芝華。
“昨晚忙洪口片區愛心分社籌備會,晚上10點才回通江縣……”2月18日,賈志華坐在自己的電腦桌前兩眼發紅。他稱,自從當選通江縣愛心社理事長后,自己的人生就變成了“兩點一線”,除了建筑工地就是“愛心社”。據了解,通江縣愛心社從2013年9月注冊成立至今,短短3年多,志愿者活躍人數就超過4千人。如今,該團體在當地已家喻戶曉,而賈芝華也成為了該愛心團體的主心骨。
為家鄉捐資修路:牽出隱秘20多年的“愛心”達人
今年54歲的賈芝華,是通江縣火炬鄉茍家壩村人,2014年,因為個人捐資為家鄉修路被當地媒體報道,被眾多人認識。后來,他持續20多年捐資助學的隱秘故事也逐漸浮出水面。據了解,從1992年至今的25年間,他先后資助了300多名貧困學生,每月光給資助學生打生活費就得好幾萬。
“你算不上富豪,為什么拿那么多錢來獻愛心?”他說,如果論身家,自己只能算一個“小老板”,但每次看到那些需要幫助的貧困人群,自己就停不下來。“掙的錢只要一家老小夠吃用就行了,多余的能做點有意義事我感到很快樂”。
其實,賈芝華能“執著”的投身于“愛心公益事業”,還與他幼年時奇特的家庭遭遇密切相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