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通報6起礦產資源違法違規典型案例,涵蓋非法采礦、以工程建設為名在臨時用地上取土、違規批準采礦等情形,旨在進一步發揮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強化礦產資源監管執法,堅決遏制礦產資源違法違規行為。
此次通報的6起典型案例如下:
2024年底,南寧市武鳴區張某留等4人在未取得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在雙橋鎮下淥村開采重金屬銻礦,今年5月13日被立案查處,初步查明違法開采銻礦約5.2噸,目前案件正在調查中。
2024年,梧州市岑溪市某礦業公司超出采礦許可證批準范圍開采重金屬鉛鋅礦,當地自然資源部門于今年5月20日立案查處。
2024年5月起,賀州市八步區某礦業公司擅自超出采礦許可證批準范圍開采鉀長石礦,同年11月15日被立案查處,初步查明越界開采鉀長石資源量20.07萬噸。
崇左市江州區某礦業公司2020年6月取得方解石礦采礦權后,2020—2022年間違規開采石灰巖礦,初步查明開采面積約88.17畝,估算資源量約15萬噸。
來賓市象州縣某公司2023年12月取得石龍鎮大蒙村臨時用地批文做堆料場,該公司于2024年11月起在該地塊開采黏土,取土面積122畝、取土量約81萬立方米。
玉林市某縣政府2023年3月違規批復將某養殖項目設施農用地范圍內實地為自然狀態的山體出讓,其中建筑用砂77.34萬噸、建筑輔料(半風化花崗巖)8.98萬噸,成交金額385萬元,初步查明已采出土石方資源量33.89萬立方米。
通報指出,案例涉及的違法違規行為嚴重破壞礦產資源管理秩序,擾亂礦業市場環境,造成國家礦產資源損失。廣西各級自然資源部門要依法依規嚴肅查處整改,符合立案條件的必須立案查處,涉嫌違法犯罪的必須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涉重金屬違法行為的堅決從快從嚴查處。要深刻汲取教訓、引以為戒,切實加強轄區礦產資源監管執法,防止出現類似問題。
(總臺記者 李健飛 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