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星期天,新學期開學后的第一個周末。
逛公園、買文具、上藝術課……很多城市孩子在新學期的第一個周末顯得更加忙碌。但在濟南天橋區大橋鎮司家村,很多年輕的父母早已再一次踏上返程務工之路,村里大多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對于這些留守兒童來說,春節的團聚仿佛如曇花一現般短暫。而想要跟父母這么長時間地團聚,又要等一年時間。
2月19日,農歷還沒出正月,在天橋區大橋鎮司家村,4歲女孩琦琦邊看爸爸媽媽的婚紗照邊說:“穿著白裙子的媽媽真好看。”截至2016年年底,濟南農村留守兒童在6000名左右,他們的生存狀況及衍生出的心理問題讓人擔憂。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王倩攝
媽媽又走了,小烏龜被命名“媽媽”
19日下午,今年4歲的琦琦和奶奶蹲坐在大門口,琦琦對一堆泥巴產生了興趣,用一根小棍和起了泥巴,而一旁的奶奶因為不放心則要時時刻刻守在孫女身邊,“過完年,他們(琦琦爸爸媽媽)就又走(打工去)了,家里還是剩我們兩老一小。”奶奶說,每年都是這樣。而平時除了看琦琦,奶奶還要照顧琦琦大爺家的弟弟,一個一歲多的小男孩。
琦琦的爸爸媽媽在廣東東莞打工,兩人的相識就是在那里。琦琦出生后6個月,爸爸媽媽就再次回到廣東工作,琦琦則跟隨爺爺奶奶在老家,“我把她從小帶到大,喂奶粉,也就這么一點點喂大了。”琦琦奶奶說。正因為如此,琦琦和爺爺奶奶很親,即使是在跟記者說話過程中,還不忘跑到爺爺懷里撒個嬌。
敞亮的房屋,今年60歲的琦琦奶奶把家里收拾得干凈整潔。東屋是琦琦爸媽的房間,而平日里琦琦和奶奶住在西屋,也就是春節期間爸爸媽媽回來的這10天,琦琦才有機會住在東屋,顯然這段時間她對東屋顯得格外親。她熱情拉著記者的手一起去東屋看看媽媽春節時剛買的花。
“漂亮吧,我媽媽買的。”雖然是一束塑料花,說完這話的琦琦還是爬上電視柜,趴在上面聞了聞,“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