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西北的“科學家+住院醫生”
回國之初,陳昊收到來自多家知名醫院拋來的橄欖枝。最終,陳昊選擇回到熟悉的故土甘肅蘭州,成為了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普外五科科主任、器官移植實驗室主任。
近日,記者來到陳昊的辦公室,不足5平方米的房間,窗臺的綠色植物長得茂盛。屋內堆滿了醫學書籍,衣服擁擠在狹小的衣柜中。隔壁的辦公室是陳昊和碩士生、博士生學習探討的地方,靠墻的一張床便是陳昊的床鋪,這里就是他的“家”。
為了能擠出更多時間,他索性就在醫院“留宿了”。“有時候想到一個問題,可以立刻到醫院實驗室做實驗。”有時候手術多了,從早上8點半進手術室,一直到凌晨2時結束。他說,從未在晚上12點之前睡過覺。
在醫院的公布欄前,貼著一位患者寫的感謝信,感謝陳昊的悉心照料。陳昊說,“我記得這位病人”,每日三次查房讓他對患者的病情“如數家珍”。
“拼命三郎”的陳昊還將美國醫院的醫學理念帶回國內,每周二早上學專業英語,周四探討科研,周五英語查房,每天三次查房,用心關心病人……
“科研+臨床”是他回國后的終極目標,他會將醫學文獻中最新的科研成果運用到臨床上。陳昊說,此前美國科學雜志提到關于肝硬化的治療,認為與病人腸道菌群有關。“聽聞后,我會對我的病人進行該方面的嘗試,讓他們盡快康復”。
目前,陳昊正在從事“動物模型之雙肝移植”、“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等相關研究。
“我喜歡做科研,也喜歡臨床,我希望能夠將兩者結合起來,成為一名Surgeon-Scientist(外科醫生+科學家)。”陳昊說,希望他的科研成果能夠真正運用到病人身上,這是他最大的幸福。 (記者 丁思 魏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