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元,可以買車、買奢侈品、租門店等。而有這樣一些人,他們自嘲為“都市農民”,用20萬元做了更有“情懷”的事兒:到郊區租一畝地,翻地、撒菜籽、收拾園子、修剪果樹、澆水施肥……演繹現實版的“我有一畝地,郊區莊園春暖花開”。
他們為何遠離都市去做“農民”?近日,河南商報記者對他們進行了采訪。
【他們的“情懷”】
1
身份轉換
退休教師郊區租地做“農民”
劉先生是鄭州一所高校的退休教師。一生與書本打交道的他,在退休后,萌生了“種地”的想法。
劉先生說,自己患有兩年的哮喘,空氣質量不佳時咳嗽就比較嚴重。后來,他在朋友的私人花園住了半年,哮喘好了。這讓他堅定了遠離都市到農村“種地”的想法。
最終,他選擇在滎陽的一處莊園租用一畝地,租期10年,一次性支付18.6萬元。為此,他把鄭州的一套房子租了出去,加上多年的積蓄,最終租了一畝地。
自從有了這個“菜園子”,劉先生就開始跟著當地村民學習農耕技巧,有時還自己翻閱書籍,揣摩如何給果樹剪枝施肥等。
現在,他拾掇這個“菜園子”已有三年多,每天早晨六點多就到農場來,打太極、遛狗、打豆漿,再到地里摘幾個蘿卜切絲涼拌做早餐,拾掇“菜園子”,給桃樹剪枝等。
三年下來,劉先生的哮喘也好了,身體的各種小不適也都消失了。劉先生說,自己很少待在鄭州市區,“春節期間在市區待了半個月,哮喘就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