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事無小事
校長最關注學生胸痛頭痛
校長陶德明對記者說:“學校的這個微信群非常好,我和大家可以隨時了解學校里方方面面的事情。互相協調,迅速及時處理各種問題。”
陶校長說,在這么多信息里,他最關注跟學生有關的事。“學生腳痛、手疼,我不是很在意,一旦出現頭疼、胸痛、腹痛等情況,我就會高度警惕。”陶校長說,因為這是學生的要害所在,必須高度關注。
黃公望高級中學對學生的品行也是格外上心,制定了33條軍規。陶校長說,學校奉行“教育就是鑄造人格,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教育就是挖掘潛能”的教育宗旨。在管理制度上,學校針對高中階段學生的特點,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力求從衣食起居、一言一行、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讓每一個公望學子都能培養起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行。
“習慣是基礎,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是對學生一生發展有用的素養。”陶校長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嚴格要求,學生的體質明顯變好了,學生以零食當主食的陋習也改了,寢室里的臟亂差不見了……
為了讓這些學生找到成功的感覺,學校經常會搞一些活動,為學生搭建平臺。比如帶著學生去南京進行社會實踐,學生自己做計劃,自己安排出行線路,自己購票,自己辦理住宿,回來后還要寫調查報告;組織學生畫展、迎新文藝演出,還有歌手大賽、全校登山日,參觀各類畫展和博物館等。陶校長說:“這些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體質和文化、藝術素養,還給他們創造了大量表彰的機會,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
很多學生
是沖著美術特色來的
黃公望高級中學是一所以美術教育為特色的普通高中,與美術特色學校——杭七中是結對互助學校。學校的美術班借鑒杭七中模式,課程設置、教學進程與杭七中是同步實施的。
學校創辦才1年,很多學生就是沖著學校的美術特色來的。高一學生董倩(化名)去年中考成績離杭七中美術班只差1分,她真的不甘心,“當時我的志愿只填報了杭七中,這1分之差讓我只能去讀職高了,我糾結了很長時間,還是下定決心繼續讀美術,今后考美術類院校,于是就報讀了黃公望高級中學。”
陶校長對記者說,學校在美術這個領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比如學校的美術教師都是中國美院等國內9大美院的優秀畢業生組成。
學校的投資方在杭州轉塘辦有負有盛名的兩家畫室,擁有多名美術專業的博士和碩士。這兩家畫室每年有近百名學生考入清華、中國美院等9大美術類名校。陶校長說,學校的學生可以借助畫室的師資,在校內完成美術高考培訓任務,不再需要到外面接受培訓了,不僅保證了美術高考質量,還節省了在其他美術培訓班機構花費的高昂培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