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合教育中學會獨立生活
“對于特殊兒童來說,他們的目標不是考上大學,而是學習如何獨立生活,融入社會。因此,早發現早干預,能幫助他們減輕障礙程度。”唐敏說。
據公開的資料顯示,目前,云南0到6歲的殘疾兒童有6.9萬人,其中城市殘疾兒童占21.8%,農村殘疾兒童占78.2%,男性殘疾兒童占59.4%,女性殘疾兒童占40.6%。殘疾類別為視力、言語、智力、肢體、聽力、多重殘疾。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于云南全日制康復機構的欠缺,致使0到6歲的殘疾兒童獲得康復訓練和教育的機會較低。據今年昆明市“兩會”上農工民主黨昆明市委員會的提案顯示,“十二五”期間,昆明市有1650名聽力、言語、肢體、智力和孤獨癥貧困殘障兒童接受了康復醫療和教育訓練服務,僅占昆明市殘障兒童總數的26.7%。
“特殊兒童在教育上還有種種的不便與限制,他們生活的艱難需要切實的關照和努力。”唐敏說。
目前,主流教育接受特殊教育的方式,除了建設特殊教育學校,就是在主流教育機構中設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特殊教育助理,讓特殊教育老師進入學校幫助特殊孩子,以讓這些孩子能和普通孩子進行融合。
為此,昆明學院正在與五華區教育局合作建設資源教室、培養資源教師和資源中心巡回指導教師,為殘障兒童隨班就讀提供支持保障體系。
此外,昆明學院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正在進行以全納教育思想為核心的特殊兒童早期融合教育實踐探索,其中包括早期教育康復中心、融合幼兒園、師資培訓中心,“以康復促進教育改革,以研究促進學科發展”。
“特殊兒童的家庭,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難,許多媽媽不得不辭去工作回家照料孩子。”唐敏說,新的幼兒園和康復中心建立起來之后,將接收更多的特殊兒童,他們將獲得機能的補償性發展,以減輕家長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孩子交給我們,媽媽們上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