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天才”
渴望被平等看待
全國高中應用物理競賽杭州地區三等獎、浙江省勵志成長成才優秀學生典型、2016年“杭州十佳殘疾人”……一路走來,邵鎮煒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邵鎮煒(前排左三)和他的好朋友。本人供圖
作為一名殘疾人,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邵鎮煒備受社會的關注和贊許,成為許多人學習的榜樣,勵志的楷模,甚至被冠以“中國版霍金”、“少年版霍金”的稱號,對此,邵鎮煒調侃道:“我不是中國版霍金,我會努力成為中國版邵鎮煒。”
“媒體對我的故事進行適度傳播是好的,有助于我得到社會的幫助,也有助于激勵別人。但是,部分不實報道中的自由發揮給我帶來了一定的困擾,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邵鎮煒說,他只希望自己過普通的生活,并不想安靜的生活被各種過于夸張的報道所打擾。
邵鎮煒不希望人們因為他身體的缺陷,就放低對他的期望,將天生殘疾的他想當然地當作勵志榜樣,而是希望人們能從他的身上看到他面對困難的態度和對人生的見解。
“當殘疾人被特殊化成一種象征,我認識到,相比較于我們身體本身的缺陷和病癥,我們所居住的社會的看法更容易讓我們覺得自己是殘疾人。”邵鎮煒表達了長久以來的一個困擾。
邵鎮煒告訴記者,現實生活中,他也會被其他殘疾人激勵,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東西,“我并不是想到自己比他們幸運多少,而是學習他們靈活地利用輔助工具彌補自己的殘缺,學習他們的堅強和隱忍,不是在對抗身體缺陷的方面,而是對抗一些特殊化眼光的斗爭中。”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矛盾統一體,身體健全的人也總會遇到許多困難,很可能也處于同樣程度的所謂“弱勢”處境之中,因此邵鎮煒并不覺得自己的生活比他人的生活多了什么或者少了什么,他說:“有我的不幸,我也有我的幸福。盡管很苦,但我還是感恩生活本身,感恩偉大而無私的父母,感恩遇到了平等相處的知心朋友,感恩學校、社會對我的幫助,也感恩我正身處于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
為了方便邵鎮煒學習生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為他申請了一樓的單間宿舍供他和母親居住,開辟了無障礙通道,制訂了個性化培養方案,并設置了班級先鋒崗,給予他力所能及的關懷和溫暖。
“作為殘疾人,我在大學生活中會非常需要老師同學的幫助,對這些幫助,我將常懷感恩之心——但是我并不認為這種幫助是單方向的,未來我也總有能幫到他們的地方。”邵鎮煒說,當人們能真誠地相互幫助時,便有足夠的力量去克服前路的困難,共同去為社會進步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