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味道
借用賣車經驗營銷有招年入百萬
2016年11月,沈國全夫婦又出發趕往云南采蜜。沈遠和甯敏杰帶著小七留在眉山,對于這對年輕的夫婦來說,如何把家里采到的蜂蜜賣出去,事關他們辭職趕蜂的成敗。
沈國全從少年時期就開始趕蜂,他的蜂蜜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專門的銷路,父輩們賣蜂蜜是采到哪兒賣到哪兒,采什么蜜賣什么蜜。收蜜的人往往是煮好飯等著沈國全送蜜來。因此聽說才學趕蜂的小兩口要把家里的賣蜜工作都包下來,他一開始很不以為然,“你價格比我賣得好,我手板心煎魚給你吃。”
學營銷的甯敏杰卻不這樣看。她把這一路采的蜜都保存起來,帶回了眉山,她認為賣蜂蜜與賣車有著共通之處,4S店集中了各種車型,適合不同層次口味的顧客,那么他們的蜂蜜出售也應該是多樣的,而不應是單一粗放的。
甯敏杰通過網絡很快找到了全國各地的收蜜人,建立了一個不同于父輩的營銷網絡。沈遠則負責把控品質,為了達到了41度的蜂蜜濃度,寧肯花更多時間,減少蜂蜜產量,也要保證品質。效果很快就顯現出來,沈國全賣出去一噸油菜花蜜,批發價不到15000元,但沈遠夫婦的蜜則賣出了30000元一噸的高價。
怎么讓自己的蜜與眾不同?甯敏杰很快想到,給蜂蜜打上文化標簽,“結婚有喜糖,為什么不能賣喜蜜呢?”她說,賣車除了價格還要看品牌看內涵,蜂蜜也能做出文化的味道。于是,小兩口將蜂蜜裝進喜盒,做成5元一盒的喜蜜,放到網上銷售。不到一年時間,他們的41度蜜便賣出了名氣。沈遠夫婦轉型趕蜂一年多,僅今年就賣出了20余噸,實現了年收入過百萬,讓父母刮目相看,也欣然同意了他們開店賣蜜的想法。
甜蜜前景
建一個體驗園發掘蜂蜜隱性價值
甯敏杰覺得,蜂蜜的價值還沒有完全發掘出來,還有許多隱性的價值等待發掘。
“現代人不僅從吃飽到吃好,更要兼顧吃好耍好。”甯敏杰發現,到了蜂場,不管是追逐蜜蜂、與花共舞、倒箱割蜜,不論大人小孩都樂在其中。“從國家大政方針來看,未來農旅融合也是趨勢。”
甯敏杰說,兩人的計劃在東坡區流轉一個小山頭,建一個蜂蜜體驗園,山上種滿各種季節的花。3月采油菜花、4月蘋果花、5月洋槐菜……而到了氣溫偏低時,還有茶花、枇杷花相伴。從土壤到蜜源,從源頭起就嚴苛管控,確保蜂蜜品質。
“買蜜到時不僅僅是個結果,而是個體驗的過程,我想不管是什么年齡的人,都會非常喜歡的。就像我一樣,最初恐懼,慢慢接觸后,徹底愛上蜜蜂,愛上大自然,愛上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