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家電池公司找上門來,專門以他們的產品做了工藝實驗報告。報告顯示,該理論是創新的,如果采用該方案將更好地節能、節時,僅僅在節省開支方面,算上人工費,每年可為該公司節約成本3億元。
時刻“充滿電”來應付挑戰
去年10月,袁博的核心團隊落戶蘇州相城區渭塘鎮,成立公司運營沒幾天,就接待了萊克電氣、上海電氣等知名公司的來訪考察。
落戶一年,公司還拿到了“小牛電動車”等多家公司的訂單。預計2017年銷售訂單突破5000萬元。袁博說努力在3~5年內形成一個在智能充電、電池管理領域知名的國際型企業。
公司能順利走上發展快車道,得益于當地政府給予的大力扶持。作為一名青年企業家,他得到了團相城區委等政府部門的長期關注和扶持。
剛落戶時,袁博申請了并獲得了陽澄湖科技領軍人才的榮譽,拿到了相城區的相應獎勵和購房補貼。今年8月底,蘇州相城區渭塘鎮政府提供了免租的嶄新辦公室。
袁博的創業路一直伴隨著“危機感”。他的父親就是他的創業榜樣。父親是清華大學畢業,下海經商創辦了計算機軟件公司。父親一有出差機會就會帶上袁博,袁博從小就嘗試了幾乎所有的交通工具,包括毛驢車。一次在路上,父親從車窗外的小販那里買來一些食物,年幼的袁博覺得不好吃,但父親的話讓他銘記:“在還有的吃的時候,吃完手中的食物,下一頓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吃上。”這種“餓肚子”的恐懼,讓他每次都大口把食物“消滅”精光。即使現在,這句話仍在影響他,以至于對現在研究的充電設備,他都時刻保持著“餓肚子”的恐懼,希望能“充滿電”來應付市場的競爭和挑戰。(記者 李超 實習生 何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