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飛機上,周圍的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秦坤修長的雙手上。一張方形紙在他的手中被來回翻轉折疊,慢慢地變成了一只小兔子。
從桂林到北京的2小時40分鐘里,秦坤憑借折紙又贏得了一票小粉絲。這位蓄著一頭黑長直發、頗具“搖滾范兒”的男生,每次出門都會隨身攜帶著幾張專用紙,用于折疊練手,“別人用筆記錄生活,我會用折紙作品記錄我的生活。”他說。
折紙,這種常人看來是小朋友的游戲,卻被秦坤玩成了一門藝術。他的折紙作品不僅被在社交媒體上被廣為傳播,還賣到了海外,他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推廣折紙藝術。他用自己的經歷證明:小愛好也可以成就大事業。
模仿容易原創難
11月9日14時,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走進位于廣西桂林市七星區穿山東路的秦坤的工作室,一打開房門,各種生動的動物折紙作品映入眼簾:墻上掛滿了姿態各異的錦鯉,好似在水中追逐、嬉戲;柜子里的麋鹿,微微仰著頭,一副勝利者的姿態;展架上的昆蟲連纖細的觸須,甚至肢體上的根根倒刺都能看得分明。
秦坤最初接觸現代折紙是在2003年,他偶然在一本雜志上看到國外折紙大師們的折紙作品。那些造型極為復雜、構思奇巧的作品,讓他對現代折紙藝術的魅力深深著迷。他開始有意識地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在各大專業論壇學習交流。2008年,為了安心鉆研折紙,他辭去了攝影方面的工作,回到了家中。
每個人學習折紙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秦坤也學習仿折了很多國外折紙大師的作品,由于其作品整形的獨特性,放到網上后引來不少的關注,但也有網友批評他原創性不夠,甚至還有人指責他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