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大學畢業生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大學生專場招聘會現場查看招聘信息 新華社發
探問因由
北京大學與某生活網站近日發布的《2014年應屆生就業研究報告》顯示,有78.3%的畢業生選擇去二三線城市就業,僅有21.7%的畢業生選擇北上廣就業奮斗。然而,有被調查的年輕人卻認為,不應該簡單地按城市規模大小來劃分,畢業后的“第一選擇”在往后的工作中也被不斷調整、改變。就業城市的現實選擇背后,有著更多樣化的動因,逃離與否,故事比數據更能說明問題。
A 甘當二線城市的“留守兒童”
被“粗暴”界定為逃離一線城市就業的曉瓊畢業已兩年,回頭看自己的選擇,她認為選擇喜歡的工作比選擇什么城市更重要。
與身邊的江西老鄉不同,曉瓊告訴記者,她大學畢業后并沒有回老家或去一線城市發展,而是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南昌。“北上廣的壓力很大,我這個人又比較懶。”曉瓊笑著說,“大學四年培養了對南昌的深厚感情,我欣賞它的文化底蘊。”平時沒事時,她喜歡拿著相機在城市里走走拍拍。她認為,在別人眼里自己這樣的女孩是很獨特的。
早在大三,曉瓊就已經找到了工作,開始在外租房的生活。畢業后不少同學前往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就業,但從報紙轉行到商會,她一直留在南昌發展。“我常常對他們說,要多回來看看我,我算是‘留守兒童’了,哈哈!”曉瓊笑著說。
曉瓊坦承,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到另一個城市重新開始確實需要勇氣。曉瓊的父母也不愿意女兒遠走,擔心女孩子一個人在外面不安全。他們更希望曉瓊能經常回去探望。另外,愛情也是曉瓊選擇留下的原因之一,“我的男朋友是東北人,他家里很支持他在南昌發展,所以我也跟著他。”
更重要的是,曉瓊堅信,無論做什么工作,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本地外地都是一個樣。她說:“畢業后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工作狀態,還有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