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晉江市科技局獲悉,晉江自2017年首次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至今,已累計選任科技特派員774人次。2024年,晉江全市精準選任省級科技特派員38人(閩藏協作1人)、團隊15個,泉州市級科技特派員87人、團隊(法人)2個,其中擁有博士學歷或高級職稱的科技特派員占比70.5%,實現晉江全市19個鎮街、經濟開發區科技特派員全覆蓋。
“科技特派員服務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延伸,從單一的科研人員服務逐步拓展到團隊合作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晉江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晉江市科技特派員服務平臺已初具規模,各項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成為科技特派員創業創新、成果轉化落地、培養后繼人才的“梧桐樹”。
“我們的科研一定是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科技特派員”身份服務于福建嘉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卓東賢是泉州師范學院化工與材料學院院長,他在接受采訪時,多次提及這句話。
卓東賢與嘉怡的合作,主要聚焦超臨界發泡和中底材料的差異化開發。在卓東賢看來,“科特派”工作是企業和科技工作者之間的一座橋梁,它推動了更多老師走出校門和企業對接,讓雙方有了更多深入合作的可能。“隨著和嘉怡合作的逐步深入,我們也希望看到更多研發成果能夠落地并推向市場,將產學研合作的‘最后一公里’走到底。”他說。
今年是黎明職業大學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的專任教師呂美蓮以科技特派員身份派駐361°的第四年。她為361°提供生物力學測試服務,并參與企業相關產品的聯合開發。
“最開始,我覺得它是校企之間的‘橋梁’,但如今覺得這不僅僅是‘橋’的作用,更像是‘需求’與‘方案’的‘轉化器’。”在呂美蓮看來,科特派的核心在于精準對接,深入企業研發車間和市場前沿,捕捉企業在產品創新、工藝升級、降本增效中的真實痛點和迫切需求,同時發揮高校的知識網絡庫、實驗室資源及個人的專業特長,將這些需求轉化成可行的技術路徑和解決方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近年來,晉江以科技特派員為橋梁,依托其所在單位的科研資源和人才等優勢,通過科技計劃項目申報立項等措施與服務單位開展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特派員與服務單位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利益共同體的打造,實現材料、設計、人才、行業研究等方面的重大突破。
“我們有方向組織一批不同領域的科技特派員(團隊)申報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計劃項目和‘揭榜掛帥’重大技術需求項目,打通企業等主體在技術和發展上的難點、堵點。”晉江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星創天地、院士工作站等平臺為抓手,打造成果孵化、轉化優秀服務平臺,加速科技特派員的前沿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發展,共配套投入科技特派員專項經費396萬元,進一步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記者 柯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