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經銷商日子不好過
“問題的根本是廠商與代理商雙方合作關系出了問題。”洪仕斌說,在以前家電毛利比較高的時候,廠商、代理商、經銷商、促銷員都有錢賺,原來的模式運營得很好。但當市場環境不好、利潤比較薄的時候,矛盾就凸顯。
劉步塵也說,有的經銷商對部分品牌的廠家沒有了信心,開始大量轉行,甚至不做家電改行做其他行業,“有的經銷商把庫存賣掉后已經不進貨而去炒股了。”他表示,今年確實廠商和經銷商關系不是很好,出現很多反水行為。
記者了解到,家電業特別是空調的銷售模式仍是以“壓貨銷售”為主,壓貨比例一般是1.5~2倍左右,也就是賣一臺家電就有1.5~2臺的庫存,這讓經銷商有很大的資金沉淀。加上廠家把貨給代理商、分銷商、經銷商再到賣場等平臺,當中有很大的物流成本、資金沉淀成本。
中怡康數據顯示,盡管上半年房地產一度拉動家電銷量增長,但后勁乏力,整體上國內家電產品行情仍處于下行態勢,據今年7月發布的數據,2016年1~5月,國內家電市場規模達6305億元,同比下滑1.93%。其中“冰洗空”大白電正經歷去庫存、調整產品結構加快升級的轉型期。
分析
家電產業價值鏈應“重塑”
洪仕斌認為,當家電利潤變薄,無法支撐物流廠商和渠道各環節的利潤和成本的時候,廠商和經銷商等之間就會出現矛盾。當市場環境不好的時候,一些代理商、經銷商迫于任務壓力,開始違背市場規則,低價促銷沖任務量,因為達到任務量就能賺取廠商的返點,整體來算比賺取差價更劃算。但過低價格肯定會沖擊廠商的價格體系,廠商就會對經銷商作出罰款。
他指出,要改善廠商與經銷商的關系,需要改善行業盈利,重塑行業價值鏈,減少過程中的物流成本、資金成本。比如廠商與代理商共建物流倉庫。通過企業ERP系統直接對接、交易,代理商要10臺貨就打10臺貨的錢,這樣就能減少倉儲和物流成本。
在這方面,海爾、美的等家電巨頭都在努力,比如海爾提出“零庫存管理”,美的推“T+3”訂單制等。美的從去年開始大力推“T+3”訂單制新型產銷模式,力圖由原儲備式生產轉變為客戶訂單式生產,減少中轉等中間環節。為配合“T+3”訂單制,還要求銷售端加強訂單及庫存管理、供應端加大獨家供貨清理,引入優質資源改善供應布局。(記者 何穎思、鄧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