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物排放企業受影響最大
環保稅法規定,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應稅污染物主要是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
有業內人士預計,環保稅一旦開征,規模將遠超現行排污費,年征收或達到500億元。這其中,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企業受影響最大。
從行業來看,大氣污染物排放企業主要包括: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工,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等。水污染物排放企業包括:化工、造紙、醫藥、紡織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發酵和釀造、制革等。
因各地適用稅率不同,各個行業、企業在不同的省份需要繳納的環保稅額也不一樣。以山西某年產值5000萬元為基準的中型類制造企業為例,其年度環保稅額約為30萬至70萬元。而在山東,這個稅額將達到60萬至105萬元。
據了解,環保稅實行的是定額稅率,即多排多繳,少排少繳。環保稅負的差異,最終將帶來產品價格、生產規模等差異,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北京市一法律師事務所稅法部副主任劉金濤表示,環保稅的實施,一方面使一直關注環保節能的企業受益,因為其環保指標早已達標,不但可以節約環保成本,還能在稅收方面得到優惠;另一方面市場對環保服務的需求將增加,環保稅法中的稅收優惠調節機制,將鼓勵企業提升減排標準,對高標準的環保專業技術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獲取環保減排數據也需要安裝監測設備或者第三方監測服務,再加上環保部排污許可證的啟動,這些都利好相關行業的發展。”劉金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