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目前,各地基本上已明確環保稅適用稅額標準,做好開征準備工作。
記者發現,環保稅開征之后,大氣和水污染物排放企業受影響最大。同時,環保標準的提升以及稅收優惠調節機制等因素,也將極大地促進相關環保產業的發展。
各有考量各地稅率不盡相同
根據環保稅法要求,應稅大氣污染物的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的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4元至14元。具體適用稅額的確定和調整,可由地方人大常委會在法定稅額幅度內決定。
記者梳理發現,除了黑龍江和西藏等省份暫無明確數據,目前其他省份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已相繼公布了本地區的環保稅具體適用稅額。
部分省份將大氣和水污染物適用稅額確定為稅額幅度下限。其中,吉林、江西、安徽、陜西等8省明確對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每污染當量分別征收1.2元和1.4元。福建將水污染物中的五項重金屬、化學需氧量和氨氮適用稅額略提高到每污染當量1.5元,其他應稅大氣和水污染物則執行稅額下限。
個別省份對適用稅額設定了過渡年限。比如,遼寧規定2018年至2019年,應稅大氣污染物稅額標準為1.2元/污染當量,水污染物稅額標準為1.4元/污染當量。2020年及以后年度具體適用稅額方案再研究決定。
絕大部分省份確定的大氣和水污染物適用稅額都高于稅額幅度下限。北京“頂格”執行采用最高稅率,即稅額下限的10倍。環北京的河北省13個縣也采用了較高稅率。上海、天津、江蘇等省份適用稅額超過了稅額下限的3倍。山西、浙江、廣東、海南等省份則在3倍以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