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回望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2017年注定是重要的歷史節點。這一年,頻頻出臺的監管政策法規直擊行業亂象,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治理取得成效。從校園貸、現金貸,到ICO,再到網絡借貸,監管成為貫穿2017年互金行業的主線,因此,將這一年稱之為監管年或強監管年也名副其實。以下這六大關鍵詞雖然不足以概括互金行業的全貌,但“蜻蜓點水”仍可窺其走向合規、健康發展的軌跡。
關鍵詞之一:監管
在互聯網金融行業,網貸無疑是最受關注的領域,也是監管政策出臺的集中地。
2017年2月底、8月底,銀監會先后出臺《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至此,網貸行業銀行存管、備案、信息披露三大主要合規政策落地。三大指引與2016年8月24日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建起網貸行業“1+3”制度體系。緊隨其后,各地方金融辦、互金協會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推進網貸平臺整改落地。
負面纏身的校園貸、現金貸更是引發監管部門重拳整治。網貸機構被勒令退出校園貸市場,正規軍銀行進入,喧囂已久的現金貸狂歡曲終人散。而ICO從極度火爆到戛然而止,充分體現了監管部門在防范金融風險上的雷霆手段。
關鍵詞之二:備案
十年的網貸發展經歷了野蠻生長、風險爆發、清理整治三大階段,正在加速走向合規化。
今年12月8日,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57號文),網貸備案的時間表終于明確。該通知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轄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P2P備案進入半年沖刺,腳步聲越來越近。今年12月28日,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關于督促網貸機構開展業務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轄區內網貸機構對業務進行自查,并于2018年1月初報至協會。這意味著網貸備案推進速度快的地方將在明年年初正式啟動。
關鍵詞之三:赴美上市
互金企業A股上市窗口未開,進入2017年第三季度,互金企業掀起了赴美上市的小高峰。
今年,已經有信而富、趣店、和信貸、拍拍貸、簡普科技、樂信等6家平臺成功登陸美國資本市場,合計融資64.75億美元。
互金海外上市是把“雙刃劍”,受國內監管政策的影響、國外市場接受程度、基石投資者態度等影響,上市公司依然面臨嚴峻的考驗。現金貸政策出臺,相關上市公司股價暴跌就是寫照。
12月21日,點牛金融向SEC遞交了招股書。明年,可以預期的是將會有更多的互金公司赴境外上市。
關鍵詞之四:現金貸
背負利率畸高、暴力催收、侵犯客戶隱私等惡名的現金貸在集體狂歡后,迎來了監管重拳。
12月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辦公室聯合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整治辦)下發《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隨后,整治辦網絡小貸公司出臺了《關于印發小額貸款公司網絡小額貸款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監管政策的落地,現金貸平臺憑借高利率來覆蓋高風險、賺取高額利潤的時代結束。未來,現金貸平臺或退場或轉型或合作持牌。
關鍵詞之五:比特幣
比特幣是瘋狂的惡魔還是微笑的天使?是郁金香泡沫還是一幣一別墅?這恐怕是無解的謎。
今年以來,在各國對比特幣的爭議聲中,比特幣價格連破新高,最高站上2萬美元,今年累計漲幅近20倍。而如果追溯到7年前,比特幣價格的漲幅達到驚人的2000多萬倍。暴利的效應引來眾多投機者,比特幣價格曾經的暴跌則被置于腦后 ,“幣圈”成為各色人物表演的舞臺。
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熱點讓ICO也異常火爆,風險暴露無遺。今年9月4日,人民銀行等七部委便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將ICO界定為“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之后,比特幣中國、火幣網、OKcoin幣等三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相繼宣布停止人民幣交易。
關鍵詞之六:支付大戰
支付市場的大蛋糕引各路諸侯廝殺,支付寶、微信支付雙寡頭的地盤不斷遭到侵蝕。今年的“雙11”、“雙12”大戰銀聯主動出擊,云閃付聯合了銀行、電商等合作伙伴推出統一支付。與此同時,京東的京東支付、蘇寧的任性付、唯品會的唯品會支付等加入戰團。未來,支付領域的酣戰將會更加精彩。(記者 于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