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小幅復蘇,中國經濟暖意濃濃。
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2017年中國制造業打響“翻身仗”。長江商報記者統計,截至當年三季度,A股2203家制造業企業共創造6357.41億元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四成。
中國制造正在逐步實現由大到強、提質增效、邁向中高端的歷史跨越。目前,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與制造業融合,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化轉型;先進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等領域成為中國制造邁向中高端的先鋒軍。一個個都為中國制造邁向新高度寫下了生動的一筆。
經濟學家指出,“2018年中國制造仍將向中高端邁進,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振興的主戰場,在供給側改革大背景下,中國制造業創造了亮麗業績。
Wind數據顯示,A股共有2203家制造業公司,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共實現營收9.58萬億,比上年同期的7.6萬億(不含8家新上市企業)增長了26.05%;同期凈利潤6357.41億元,平均每家公司創造2.89億元凈利,比上年同期的4444.56億元增長43.04%。
當然,制造業獲得豐收與降低融資成本密切相關。
長江商報記者初步統計發現,2017年,331家制造業企業通過IPO成功登陸A股,較去年1348家增加了183家,首發募資1644.62億元,同比增長126.63%。
12月28日,北京一大型投行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通過提高股權融資比例,大幅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為企業減負,能夠較好地提升企業利潤空間。
更值一提的是,今年以來超30家宣布或已經退出地產而回歸主業。
超2000家制造業企業凈利為正
A股制造業公司的經營業績迎來了大豐收。
2017年10月27日,中小板公司天齊鋰業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前9個月實現營收39.60億元,同比增長42.96%;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18億元,同比增長26.17%。
在發布三季報的同時,天齊鋰業也早早預告了全年業績。預告顯示,2017年凈利潤變動區間為20.60億元至22.60億元,變動幅度為36.24%至49.47%。
其實,在A股市場上,類似天齊鋰業經營業績大增的制造業公司不在少數。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A股共有2203家制造業公司,分布于汽車制造、船舶、石油冶煉、木材加工、醫藥制造等行業。
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2203家制造業公司實現9.58萬億營收,比去年同期的7.60萬億增長26.05%。其中,營收過百億的184家,超千億的10家,主要有寶鋼股份、美的集團、中國中車、青島海爾、格力電器等。上汽集團以5984.19億元高居榜首,也是唯一一個營收超3000億的公司,與排名第二的寶鋼股份的差距是3400億元。當然,也有部分企業營業收入規模偏低,如皇臺酒業、東北電氣等38家企業。
從營收增速看,至2017年三季度末,有1871家公司同比實現正增長,1526家實現超過10%的中高速增長。其中,增速超100%的達到100家,超過10倍的7家。而在2016年,同期營收正增長的1285家,增速超過10%的867家,超100%高速增長的70家。
從凈利潤方面看,制造業公司創造的凈利潤為6357.41億元,比2016年的4444.56億元增長了43.04%,其中,2039家的凈利潤為正數,虧損的只有164家。凈利潤過億的有983家,超10億的116家,超100億的有5家,分別為上汽集團246.39億元、貴州茅臺199.84億元、格力電器154.61億元、美的電器149.98億元、寶鋼股份116.68億元。
凈利潤增速方面,1541家凈利潤正增長,1298家實現10%以上中高速增長,427家同比增速超過100%,45家的增速超過10倍。
而在2016年,盈利的有1976家,凈利過億的808家,超10億的70家,超百億的4家。增速方面,1268家正增長,增速超10%的有1069家,超100%的354家。
綜上所述,2017年前9個月,A股制造業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以及增速等指標,均比2016年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