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新聞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聞 > 正文

向遠 向深 向藍——三個維度看福建如何增強海洋創新動能

來源:福建日報 2025-06-12 08:29 http://m.413629.com/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經略海洋,是時代命題。

  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先后提出要建“海上福州”和“海上福建”。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推動福州、廈門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做大做強海洋經濟。

  2024年,福建海洋生產總值超1.25萬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份額超過21%,水產品出口額、人均水產品占有量等多項指標居全國前列。如何在新征程上加快建設“海上福建”,做好“海”的文章?今年以來,福建圍繞進一步壯大海洋創新動能,繼續向遠、向深、向藍,奏響“科技興海”最強音。

  向遠

  盛夏的福建,海上豐收漁歌嘹亮,希望的種子也在悄然“萌芽”。

  福州連江海帶育種捷報連傳:全國首批“無邊海帶”通過專家驗收,平均成品率可提高35%以上,堪稱海帶精加工的“黃金原料”。海帶新品系“黃官2號”首次通過栽培示范測產驗收,產量高、品質好、耐高溫,還具有抗風浪的特點,適合向深遠海發展養殖。

  種苗是水產業的“芯片”。新品系的不斷涌現,支撐福建海帶養殖規模常年位居全國第一、產量占據半壁江山。

  作為全國水產種業大省,近年來,福建積極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著力打造“福建芯片”。全省主要養殖品種良種覆蓋率超80%,建成海帶、鮑魚、大黃魚3個國家級原良種場和50個省級原良種場。

  鮮透“一條鏈”,吃透“一條魚”,在超千億漁業全產業鏈培育行動助推下,全省水產加工縣域重點產業鏈和標準化園區建設提速,初步突破溏心鮑等精深加工技術。

  今年4月,省海洋與漁業局首次發布全省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種類名錄,摸清資源、掌握分布、查清主體,夯實產業“地基”。

  遨游深海,將更多優質蛋白端上餐桌。今年3月,福建自主設計建造、全國最大的1.6萬噸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福遠漁9199”在福州啟航奔赴南極,為我省藍色糧倉建設寫下新篇章。

  首個定制化海上生鮮無人機安全速達應用場景在連江啟用,深海養殖平臺“閩投1號”養殖的大黃魚通過“閩數1號”無人機,從空中“游”入百姓家;赤潮監測預警模型實現業務化運行,福建(三沙灣)智慧漁業水質監控與預警系統和有毒(害)赤潮藻在線檢測與信息服務系統投入應用,為海洋防災減災提供技術支撐……數字化轉型注入澎湃動能,助力傳統漁業提質增效。

  “綠色能源+藍色糧倉”融合發展,漳浦六鰲,三峽集團海上風電場二期項目投放首批魚苗,開啟“海上風電+海洋牧場”雙軌發展新模式。

  追風逐浪勇闖“零碳”賽道,福建的“海洋+”正在創新更多的打開方式。

  向深

  堅定轉型升級、結構優化的步伐,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福建海洋產業毅然挺起創新脊梁。

  綠風正勁,“閩船”揚帆出海。福建船舶企業緊盯國內外船舶市場需求新變化,加大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力度,努力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今年前4個月,福建省船舶出口52.7億元,同比增長17.1%。

  8.5萬噸級多用途紙漿船順利出塢,滿足碳排放低于基線50%的要求,節能減排經濟性突出。7500車位LNG雙燃料汽車滾裝船陸續順利交付,為我國汽車產業鏈“雙碳”目標貢獻力量。國內首艘純電海上旅游客船“嶼見77”完成下水試航,即將投入試運營。越來越多的高附加值、綠色低碳船型實現福建“智”造。

  大潮方涌,資源要素蓄勢聚能。越來越多的一流科研院所、創新團隊與福建“雙向奔赴”,成為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

  用好政策紅利,前瞻布局科研“新底座”。今年,省海洋與漁業局加快實施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等七個專項行動計劃,加快建設“空天陸海潛”一體化大融合“海上福建”總平臺。

  拿出真金白銀,推動海洋科技創新。省海洋與漁業局、省財政廳聯合發文,對涉及前沿學科、重大應急需求的海洋項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確定補助比例,單個項目補助金額最高800萬元。

  目前,福建已建成國際最大的深海生物基因庫、全國最大的海洋藥源生物種質資源庫,初步形成廈門生物醫藥港、詔安金都海洋生物產業園等一批產業集聚園區。

  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福州、廈門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大院大所大平臺聚力攻關。

  加強與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戰略合作,設立福建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數字海洋軍民通用標準、零碳智慧無人島開發、深遠海養殖、海洋碳匯、深海生物資源精深加工等海洋標準工作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福建省海洋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鷺江創新實驗室)在廈門揭牌,政策賦能實驗室創新,實施“洪流計劃”,加快構建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生態。

  持續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百場項目對接,中國水科院、中國海洋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及科研院所進軍福建,泉州海洋生物產業研究院正式啟用,加快取得科技創新產業化實績實效。

  省海洋與漁業局和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更多組合效應、疊加效應、乘數效應,正在鼓足“藍色動能”。

  建成海洋領域國家級科創平臺8個、部級平臺6個、省級平臺106個,推動在閩金融機構5年內支持海洋領域意向性融資超3600億元,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福建正發力打造海洋經濟科技創新策源地。

  向藍

  水清灘凈,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優質的海洋生態,是福建海洋經濟發展的底色。

  2024年福建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為92.6%,首次超過90%,碧海銀灘、清新福建的品牌更加亮麗。

  以扎實有力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完成守護碧海銀灘這一必答題。日前,自然資源部公布2025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評選結果,我省平潭、莆田2個案例上榜。

  以綠色生態為底色的海洋經濟“破浪前行”,劃出福建交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新藍海。

  全域海岸線“美麗漁村”建設正式啟動,打造漁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綠色經濟、海洋文化協調發展新范式。以國道G228線為主體,傾力打造“一號濱海風景道”,把珍貴的濱海旅游資源串珠成鏈。

  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藍色牧場”打造成廣闊的“碳庫”。

  作為“生態優等生”、海洋漁業大省,福建始終高度重視漁業碳匯,在基礎研究、增匯關鍵技術、交易平臺建設、場景應用等方面積極先行先試。

  福建省漁業碳匯評估領域的首個地方標準《DB35/T 2238-2024養殖海帶碳匯評估技術規程》正式實施,全國首宗“沉積碳—惰性碳”海洋漁業碳匯交易落地福州,全國首例跨國海藻碳匯在漳州完成開發……福建漁業碳匯碩果頻出,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擘畫“海上福建”藍圖,奏響海洋強省樂章,在海洋強國建設中貢獻福建力量。未來的福建,還將以創新為帆,繼續劈波斬浪,駛向海洋經濟新藍海。(福建日報記者 張穎)

原標題:向遠 向深 向藍——三個維度看福建如何增強海洋創新動能
責任編輯:曾少林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頻道推薦
  • 福建最長供熱管道開始供汽 總長約82公里
  • 福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百億專項貸7月1日上線
  • 三明多條公交線路調整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視頻】龍舟競渡情牽兩岸 第二屆閩臺龍舟邀請賽開賽
    【視頻】龍舟競渡情牽兩岸 第二屆閩臺龍舟邀請賽開賽
    兒童斜視不治療會造成哪些影響?
    兒童斜視不治療會造成哪些影響?
    專題推薦
    世遺泉州
    世遺泉州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

    新質生產力在泉州
    何以中國·向海泉州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以問題為導向 敞開大門搞學習教育——浙 習近平:堅持從抓作風入手推進全面從嚴治 無碼不結算!7月1日起醫保購藥須掃“追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交響音樂會在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 張毅恭講授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 北京市中國共產黨黨員264.0萬名,黨的基 浙江省中共黨員總數449.8萬名,基層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