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茶花女》第一幕,阿爾弗萊德以一曲深情的《飲酒歌》叩開薇奧萊塔的心扉。
歌劇《茶花女》第三幕,阿爾弗萊德與薇奧萊塔重逢,二人合唱《離開巴黎》。
“今夜的時光大家不要放過,要盡情歡樂;夜半的歡樂使人多么舒暢,一切使我們流連難忘……”11日和12日晚,由中央歌劇院副院長、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么紅執導并主演的意大利經典歌劇《茶花女》亮相“周末戲相逢”舞臺。6位演員,7人樂隊——“么紅版”《茶花女》在福建藝術職業學院藝苑劇場上演。
從“豪華”到“輕量”,讓觀眾輕松入場
歌劇《茶花女》改編自法國作家小仲馬的同名小說,由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作曲,全劇共三幕,于1853年在威尼斯鳳凰劇院首演。該劇以膾炙人口的音樂和感人至深的情節聞名于世,成為全球歌劇史上最受歡迎的劇目之一。
“作為推動優質文藝資源直達基層、直達群眾的一個實踐,我希望把經典歌劇藝術的觸角延伸至群眾生活的每個角落。”11日中午,么紅利用排練間隙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歌劇《茶花女》選擇在“周末戲相逢”舞臺演出,“既是為傳統歌劇注入新的活力,更是讓歌劇這門高雅藝術走近普通觀眾的一次大膽嘗試和全新呈現”。
“輕量”不是“減量”,更不是“輕質”。經典西洋歌劇,基本上都是“豪華”大制作:多位主演帶著幾十人的合唱隊、幾十人以上的樂隊,還有群舞橋段,沒有上百人是演不了一部大歌劇的。
“么紅版”《茶花女》全劇只有6位演員——包括么紅在內的3位主要演員,分別飾演女主角薇奧萊塔、男主角阿爾弗萊德,以及阿爾弗萊德的父親老阿芒;另外3位演員分別是男中音、男高音、女高音,均是一人分飾幾個角色。
福建藝術職業學院藝苑劇場沒有配套樂池,么紅精心挑選了鋼琴、長短笛、單簧管、打擊樂、中提琴、小提琴等組成7人樂隊,位置就安排在觀眾席左前方的一小塊空位處,離觀眾更近、更真切,并由福建歌舞劇院常任指揮田光浩擔綱鋼琴藝術指導,全場伴奏。
沒有合唱隊,作為該劇視覺總監的高廣健就帶著他的設計團隊,采用視覺手段在舞臺上巧妙呈現出合唱隊的效果——舞臺的正后方設計了一面高大的弧形墻體,提供了優質的聲場反射,中間開合的裂縫中是一些穿西裝戴禮帽的男性人模裝置,這便是合唱隊的“替代品”,也是幫助營造場景氛圍的“來賓”。
“非常感謝我的先生高廣健,他幫我創造性地設計了這個漂亮的‘合唱隊’,沒有他,我呈現不了這么好的舞臺效果。”么紅笑意盈盈地對記者說,“今天早上他有急事兒先飛回去了,我就在這兒小小地秀一下恩愛啦。”
不僅是演員陣容的“輕量化”,“么紅版”《茶花女》在舞美設計方面也摒棄了傳統經典歌劇豪華繁復的布景裝置。“針對劇場實際的空間結構,采用簡約抽象的設計理念,通過現代化的舞臺布景和道具,打造既具時尚氣息又不失經典韻味的舞臺。”么紅說,這同樣是高廣健的“神來之筆”:“這種創新呈現方式不僅增強了舞臺的靈活性和視覺感染力,也使觀眾能主動參與到劇情的想象中,更加專注于歌劇的情感表達和音樂魅力。”
作為頂級舞臺美術設計師,高廣健十分支持么紅導演現代版《茶花女》。“這是一種嘗試,一個方向,一種讓歌劇走向尋常百姓家的新探索。”電話那頭,高廣健告訴記者,“用一卡車就可以全部裝下舞美置景,我們就能讓這一版《茶花女》更便于‘輕騎兵’式走向更多的基層和地方去巡演,去面向更多觀眾。”
“輕量”不“輕質”。么紅表示,此版《茶花女》保留了威爾第音樂的原汁原味,主要唱段都在,只刪除了一段男聲合唱,女聲合唱則改由女高音獨唱替代。“歌劇,不必低下高貴的頭。但是,高貴不等于高高在上。”么紅說。
從主演到導演,創新演繹經典
在“么紅版”《茶花女》中,么紅身兼多職——出品人、導演、聲樂指導、主演。
《茶花女》是新中國成立后引進的首部西洋歌劇,承載著我國幾代歌劇人的集體記憶,有著十分深厚的群眾基礎。“與《茶花女》結緣,是在1991年我剛剛到中央歌劇院工作的時候,這是我主演的第一部歌劇。”么紅告訴記者,“這次在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周末戲相逢’舞臺的演出,是我主演這部劇的第83場和第84場,同時也是我執導歌劇的‘處女作’。”
作為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央歌劇院副院長、一級演員,么紅的演唱風格以“漂亮的花腔”著稱。她的音色純凈、明亮,技巧精湛,能夠輕松駕馭各種高難度的唱段;她的演唱充滿了情感與力量,能夠觸動觀眾的心靈。34年的舞臺演繹,《茶花女》已成為么紅當之無愧的歌劇代表作,其出色的表演和美妙的歌聲贏得了無數國內外觀眾盛贊。
“從‘么紅’到‘么導’,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角色轉變。如果只是舞臺上專注于演唱和表演的歌劇演員,我只需要考慮如何唱好自己的角色即可;今天作為導演,就要考慮這部劇最終呈現出來的是什么樣子,想要表達什么、想傳達的審美價值和內涵是什么。”么紅說。
憑借自己對歌劇藝術的深刻理解,么紅不僅把薇奧萊塔表演得真摯感人、收放自如,不時引起觀眾熱烈的掌聲,她還對音樂進行了精細的打磨和調整,使劇情更加緊湊、沖突更加激烈,使觀眾在兩小時內完全融入男女主人公之間那段凄美而悲壯的愛情故事。
“與以往的創作完全不一樣,這版《茶花女》是以當代人的視角重新詮釋這部經典之作,是經典歌劇的一次探索。我希望通過這樣一臺演得起、走得動的歌劇,營造一種既古典又現代、既夢幻又現實的氛圍,把歌劇以更快的速度帶到福建,帶到更多的地方,讓更多的觀眾多維度感悟到高質量經典歌劇的魅力。”么紅透露,接下來,“么紅版”《茶花女》還將走進濟南、青島等地,為觀眾帶來一場立體、多元、全新的歌劇視聽盛宴。(福建日報記者 郭斌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