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新聞中心 > 福建 > 龍巖 > 龍巖新聞 > 正文

12位嘉賓做客"登高訪談"共議龍巖古村落保護開發

來源:閩西日報 2015-11-17 10:46 http://m.413629.com/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

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市委書記梁建勇極為重視古村落保護開發,先后赴長汀縣丁屋嶺、新羅區竹貫村,連城縣曲溪鄉白石村、馮地村和黃勝村,上杭縣太拔鎮院田村調研古村落保護開發工作

  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遺存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是文化的傳承,是民俗民情的符號。

  要加大對古村落和古民居的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投入,強化設施建設,使古文化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能夠得到傳承;要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加大對古村落歷史文化的挖掘、保護、修繕、開發、利用,做到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同時,在修繕過程中,要突出主題特色,賦予古村落文化內涵;要堅持修舊如舊,體現古村風貌;要深挖人文內涵,提升旅游價值,使歷史古跡的文化內涵外化為旅游資源的魅力和吸引力,做到村落合理保護、文化代代傳承、旅游蓬勃發展、群眾實現增收。

  ——摘自市委書記梁建勇的講話

充分展示閩西文化特色

  充分發揮我市自然生態和人文歷史等優勢,扎實做好美麗鄉村建設、古民居古村落保護等工作,形成具有閩西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

  要科學合理規劃。村莊規劃建設要杜絕簡單的大投入、大拆建,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推進”的要求,因地制宜,重抓細節,力求和諧,充分展示客家文化特色,確保“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要科學長遠規劃。因地制宜做好規劃編制工作,杜絕千篇一律,力求彰顯特色。要辯證看待征遷。按照城鎮化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要求,深入挖掘文化底蘊,堅決不搞大拆大建。

  ——摘自市長池秋娜的講話

副市長賴永龍:政府應擔起“三重”角色

  “面對嚴峻的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形勢,在閩西古村落保護發展過程中,政府需要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我認為應該有三個新角色,即立法保護角色、加大投入角色和引導開發角色。”一開始,作為市政府分管領導,賴永龍開門見山地談到在古村落保護過程中政府應當承擔的角色。

  今年年初,全國人大通過修改《立法法》授予設區的市在城鄉建設管理、環境保護和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行使地方立法權。賴永龍覺得這對于我市古村落、古民居保護是個很好的契機,“這就為我們保護古村落提供了立法依據!”對于以后可能出臺的這部條例,他希望它能重點規制清楚古村落保護發展過程中政府、村集體、社會等不同主體的責任,開發與保護的關系,以及古村落保護的宣傳。“通過立法,還要把古村落保護列為項目建設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項目!”

  “第二重角色則是加大投入的角色,也就是基礎設施投入角色。”保護古村落最大的問題是保護經費從哪里來?賴永龍認為,這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經費將主要用于古村落保護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環境保護與整治、構造物的修復以及活態文化的保護傳承等。”

  除了政府的加大投入,賴永龍認為還需要吸引民間資本參與保護。“用什么政策激活、鼓勵、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古村落保護,既能村民得實惠,又能解決古村落維修資金不足問題,需要政府部門進行探索,拿出辦法”。

  “一個古村落如果沒有文化就不能持久,就沒有生命,沒有靈魂;而如果文化沒有了商業,文化就會顯得空洞,就會乏味,也會少了人氣,最終還是不能實現保護與發展的目標。”藉此,賴永龍認為政府應當承擔的第三重角色是“引導開發角色”,要把古村落保護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與旅游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旅游、農業、林業、商務、文化部門都要多想辦法,既發展林下經濟,發展生態產業,又傳承詩書文化,讓人接受教育,還留住消費群體,實現良性循環!”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羅橋德:讓古村落古民居煥發活力

  我市古村落數量眾多。據統計,截至今年4月,全市共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3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7個、中國傳統村落20個,形成了以客家民居、閩南民居以及以這幾種建筑形式為載體構成的古村落。

  訪談中,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羅橋德重點介紹了我市近年來古村落保護和開發的舉措、成效。他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保護好古村落,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書磊高度重視。近兩年來,我市在全省率先啟動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做了大量的工作,經過大規模的調查摸底,全市目前有102個符合保護與開發條件的古村落。”

  作為宣傳部門,羅橋德介紹說:“前階段主要是通過理論研討、新聞宣傳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在群眾間營造保護開發古村落的濃厚氛圍。”如今,“閩西最美古村落、閩西最書香古書院”評選活動正如火如荼進行中,“經過網絡投票,下一步將正式評選出十大‘閩西最美古村落’和五大‘閩西最書香古書院’”。

  羅橋德介紹說,下一步,一方面將重點開展“閩西最美古村落”“閩西最書香古書院”的宣傳推介活動,促進閩西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同時,結合古村落保護,加大力度重點做好活態文化的保護傳承,“真正讓古村落、古民居煥發活力,守住我們的根!”

市政協委員、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鐘德彪:保護好民間文化

  “保護古村落,必須保護好民間文化、民間習俗、民間文藝,也叫活態保護。”市政協委員、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鐘德彪對民間文化一往情深。

  如何保護好民間文化?鐘德彪認為,要做好古村落立檔調查和口述史搜集整理。要支持民間文藝家、民間文藝工作者、鄉土文人積極搜集整理民間史料,獲取鮮活素材,將民間文學、民間習俗、民間歌舞、民間美食、民間趣技、民間醫藥、民間俗語等記錄整理并爭取出版。

  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保護力度。要發動社會各界收羅有代表性的“非遺”線索,豐富佐證史料,規范文本寫作,加強專家溝通,增進文化認同,不斷達成共識,積極申報國家、省、市級“非遺”項目,列入各個層級的保護范圍。確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支持民間藝人師帶徒、“結對子”、進校園,培養民間文藝接班人。

  發揮民間文藝家及民間藝術工作者作用。龍巖市民間文藝家擔負著傳承保護閩西民間文化的使命。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結合“十三五”規劃發展,率先制訂中長期發展遠景,爭取出臺《龍巖市古村落保護發展實施綱要》。支持各級民間文藝家協會開展活動。建立培養機制,造就更多“民間藝術大師”。

  發揮古村落村民的主體作用。發揮有文藝專長的民間藝人和退休干部的作用,以鄉鎮為單位,建立文藝宣傳隊,把農村文藝骨干吸收到宣傳隊來。以村級文化中心、各類祠堂和閑置的學校為民間文化傳播基地,開辟人員交流、娛樂場所。

連城縣宣和鄉培田村村支書吳清熙:讓群眾在保護中受益

  吳清熙是連城縣宣和鄉培田村村支書,作為村主干,他的愿景是既要合理保護好古村落,又要讓群眾實現增收。

  “培田村是2012年12月由國家住建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能有這樣的成績,歷屆省、市、縣、鄉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吳清熙說,培田村堅持以古村改造和新村建設齊頭并進,在保護與開發同時,注重群眾的生產生活改善。古村落的保護要求不得在保護區內新建一磚一瓦,而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強烈要求加磚添瓦。為解決這個矛盾,培田村在村尾中心岌地段規劃建設農民新村,分流全村近一半群眾,進而有效促進培田古民居的保護與開發。

  他說,如何將培田古民居這塊金字招牌發光發亮,在保護古民居的同時,獲得經濟效益,這是老百姓非常關心的問題。培田村的建筑文化保護方面做得好,但在產業發展方面仍比較薄弱。在保護古村落的同時,解決老百姓的出路問題,體現古村落價值,這是目前亟待解決的發展思路問題。雖然培田古民居門票收入比去年翻了一倍,農家樂也有40多家,可容納300多人住宿;但由于旅游配套項目不齊,整體體量不大,條件參差不齊,也制約了培田村進一步發展。

  吳清熙還希望能有個統領全局的部門,對古村落產業的發展進行整體性指導。

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盧偉耀:尊重保護歷史 留住文化之韻

  “城鄉要同步考慮加大對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要因地制宜,尊重歷史、保護歷史。”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盧偉耀認為,做好古村落古民居保護關鍵詞是共贏,村民、村組織和政府及社會要通過良好的機制,按照分類進行保護開發利用,充分挖掘文化內涵,留住文化的韻,讓古村落古民居成為人們“忘不了的鄉愁”,成為人們學習歷史文化的教科書。

  在盧偉耀看來,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首先要展示歷史文化,收集整理與古村落等相關的文物、實物、圖片,通過古民居古村落的外在形式與內涵文化的多方位視角策劃專題展覽,充分展示歷史文化、建筑文化、宗族文化、民俗及非遺傳承等,讓古村落及相關文物“活”起來,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保護意識。

  “傳統村落的保護,既要保護其中的地理風貌、鄉土建筑等物質文化,更要保護其中的非物質文化。”盧偉耀指出,我們還要積極傳承文化遺產,特別是民俗活動、農事活動、染織、剪紙、十番音樂、山歌童謠、傳統禮儀等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古村落傳統文化的原生態、草根性,增強古村落生命力、吸引力,讓古村落成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庫”。

  最后,要發展文體組織。目前,已有不少傳統村落組建了舞獅隊、舞龍隊、腰鼓隊、書畫協會等社會文體組織,以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形式,不僅宣傳和體現了古村落文化,也更加深入人心。要對此進行資金扶持,進一步豐富文體活動內容,突出文化內涵,支持幫助文體組織開展文體活動以及文化公共服務,為古村落的和諧發展、文化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市規劃局副調研員戴炎生:規劃引領傳統村落的保護

  “我在這里向大家報喜。第一喜是我市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數量位居全省之首。第二喜是現今我市古村落保護的氛圍較好,多部門、多層面都很重視這塊工作。”在本次登高訪談中,市規劃局副調研員戴炎生傳達了我市古村落保護的兩個喜訊。

  在戴炎生看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保護傳承鄉村歷史文化遺產、提升名鎮名村環境面貌、改善村民居住條件和生活水平的任務越來越迫切。“通過規劃引領、科學編制保護發展規劃,從而達到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的保護傳承,這成為一個重要環節。”

  不過,戴炎生認為,我市的規劃編制工作還是有所欠缺,保護發展規劃編制還比較滯后。歸結緣由,主要表現為重視不夠,我市很多地方重申報而輕后續工作,有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已公布多年,但保護規劃編制工作仍未開展。另外,規劃編制資金扶持少,規劃成果報批程序較多,已編制的規劃未成為法定規劃。

  “我們要從對國家和歷史負責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保護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的重要性。”針對此類現象,戴炎生表示,應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把保護、傳承和利用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作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如何做好規劃引領古村落的保護工作,戴炎生建議堅持規劃先行、統籌指導、生態保護、兼顧發展、活態保護等原則,加快推進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和中國傳統古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同時,各地應建立保護規劃的專家審查制度,提高規劃編制質量,加快保護規劃的批準實施。積極營造傳統村落保護開發的良好氛圍,使人們記得住鄉愁,更好地將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傳承給后人。

省政協委員、市文聯主席王永昌:挖掘文化內涵 立法保駕護航

  “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于我心有戚戚焉。”

  一直致力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工作的省政協委員、市文聯主席王永昌動情地說,近年來,全市上下積極營造了政府主導、群眾主體、專家領銜、社會參與保護古民居古村落的氛圍,這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然而,古村落古民居也非常脆弱,自然災害的毀壞和破壞性建設加速了不少古村落和古民居的消亡,令人感到痛心疾首。

  王永昌說,當前,我們要讓古村落古民居保護的共識繼續升溫,引起全社會對古村落古民居保護的高度重視,保護好祖宗留給我們特有的文化“DNA”和“精氣神”,讓閩西的文化根脈得以傳承和發揚。

  針對如何加大對古村落歷史文化的發掘與保護,王永昌認為,閩西歷史上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名人燦若星辰,許多名人都曾在閩西留下足印,我們要對此加以尋訪,持以敬畏,讓閩西的歷史文化名人故居得以保存,同時要實施“藍牌保護計劃”,真正把閩西具有保護價值的文化遺存加以保護,以文化守望者的姿態,從點點滴滴做起,讓古村落古民居的文化內涵閃閃發光。

  “閩西要在全省率先通過立法對古村落古民居進行保護。”在2013年的省“兩會”上,王永昌曾提出要加大古村落保護力度,加快立法步伐,出臺保護政策的建議。此次訪談,他再次提出關于加快對古村落古民居的立法保護。他認為,可以充分利用中央賦予設區市立法權的大好時機,出臺古村落古民居保護的地方性法律法規,將剛性的手段與道德的、文化的、情感的保護方式相結合,使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有法可依。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村鎮建設管理站站長盧小其:古村落保護的三步棋

  “申報、資金補助、分類保護,是保護傳統古村落很重要的三步棋。”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村鎮建設管理站站長盧小其認為,古村落主要散布在農村,它們濃縮了閩西的傳統文化,寄托了閩西兒女的鄉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古村落是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保護古村落的工作上,我們努力做好申報和爭取資金補助,并進行全面篩查保護。”就如何保護傳統古村落,盧小其談了三點具體做法。他說,近年來,全市有20個村分三批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去年底,我市率先在全省公布了84個市級傳統村落保護名錄,今年正在申報66個村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在資金方面,通過獲評省級、國家級傳統村落是獲取補助資金一個重要渠道。“下一步希望各級財政加大投入,并積極向上爭取補助資金的力度,同時可以引導社會資本投入。”

  在實際保護過程中,盧小其談到,目前通過篩選對古建筑開展維修工程,依托宜居環境建設計劃,以獎代補扶持古民居整治提升,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的契機,整合相關項目推進傳統村落保護。“保護古村落需要編制規劃,對數量較多的古村落進行分類分級篩選,培育典型。”盧小其認為在保護古村落方面,各級各部門要建立協調聯動和督查落實機制,編制古村落保護規劃,要組建專家組,參與保護規劃制定和修繕改造等工作。“重在恢復容顏,修舊如舊,傳承文化。”

市農業局副局長、農辦副主任、調研員陳懿:“五結合”促進古村落發展

  “古村落既要保護好,更要發展好,保護和發展要并重。”市農業局副局長、農辦副主任、調研員陳懿開門見山。

  “要實現古村落保護和發展的統一,就要因地制宜地發展適合本村的特色產業,不斷增加村民的收入。”陳懿說,“只有農村發展起來了,農民的收入增加了,才能更好地保護古村落。”

  “從農業部門的角度看,古村落的保護和發展要和五方面的工作很好地結合。”陳懿說,“與美麗鄉村試點建設結合,通過實施‘村莊建設、生態建設、興業富民、管理創新’四大工程,很多古村落,如竹貫村、玉寶村、培田村、云礤村等已初步建成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與發展特色產業結合,做好‘一村一品’、‘一鄉一產業’等工作,發展現代農業、特色農業,目前有些古村落發展得很好,如新羅區玉寶村發展了千畝桃園、千畝茶園,引進名貴綠化樹苗、高山羊等特色種養項目,整合景觀資源發展生態旅游產業。”“而與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建設新村工作的結合,是解決古村落古民居保護與村民改善居住條件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培田新村建設選址在距離古村落1里之外,既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也保護了古村落,為其發展旅游業奠定了基礎。”“古村落的保護和發展,需要有‘鄉愁’的職業農民來傳承,因此也要將其與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結合。”陳懿說,“為了保護古村落美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還必須將其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在引進發展項目時,絕不能以犧牲環境和生態為代價。”

市旅游局副局長羅炳崇:讓游客了解龍巖古村落

  “傳統古村落的保護與旅游開發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可以用‘鄉村主體、創意開發、規范管理、持續提升’十六個字概括。”市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羅炳崇就如何提升古村落的旅游價值、做好旅游開發,使歷史古跡的文化內涵轉化為旅游資源的魅力和吸引力作了探討。

  羅炳崇說,我市共有20個中國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價值高,古樸的民俗民風與美麗如畫的鄉村田園風光交織在一起,表現出獨特的旅游觀賞價值。如何讓這些古村落的獨特魅力亙古長青,應做足古村落資源保護與開發的功課。

  羅炳崇認為,政府主導古村落保護畢竟力量有限,鄉村才是古村落保護最重要的主體。村一級應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單靠上頭的支持補助,那是“杯水車薪”,關鍵是要發動村民的積極性,通過村民自發組織來加強古村落的保護,實現鄉村旅游的有序開發。,

  傳統村落的開發還應當堅持立足本土特色,深挖文化底蘊,就像培田古民居開發時那樣,廣泛征求當地頗有研究的學者意見,充分吸納他們的意見,融合民俗、信仰、生產與民生來開發。

  “古村落的開發與保護同樣離不開規范管理。”羅炳崇稱,應通過制定村規民約,來管理村民的行為、引導村民自發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就像連城曲溪鄉的馮地村,幾十年一直非常干凈。”羅炳崇對該村村民自發保護的意識非常贊賞。

  古村落的開發與保護需要持續提升。羅炳崇說,這不光表現為村容改變等基礎設施的提升,還應做到古村落知名度的提升。充分利用新媒體、旅行社、廣告策劃、劇組拍攝等對古村落進行大力宣傳,使全國各地的游客都更加了解龍巖古村落。

長汀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名城管委會主任陳日源:盡快建立主體責任制

  “我認為我市保護古村落,當務之急要在三個方面給予重視。”長汀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名城管委會主任陳日源說道。

  “首先,不能把歷史文化名城、名村、古村落的保護,包括對一些歷史遺跡的保護,寄托或依托于一個領導干部的保護意識、文化素質以及文化自覺和水平,甚至依靠他們對文化的一種興趣或者愛好,這是很危險的;對一個古村落的保護不能完全依賴于某個人或某個群體的自覺或堅持,應該是在立規立法的前提下,由市里盡快建立起一套關于保護古村落的主體責任制和考核機制,從而讓各級領導對古村落保護真正重視起來,領導的重視是前提,明確的責任是古村落保護的根本和推動力。”

  “其次,有了保護的動力,決策者還需要知道如何去保護古村落。現在一講美麗鄉村,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拆舊建新,其實完整保留歷史風貌的古村落也就保留了一座留有鄉愁的美麗鄉村,一旦決策者混淆了概念,可能就會好心辦壞事,懷著保護古村落的心,卻破壞了古村落。因此,我認為要成立一個專家組或者是指導委員會這樣的機構,對每一個要進行保護的古村落和要建設新型美麗鄉村的村子,進行鑒別、鑒定和指導,只有這樣,才能根據村子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相應的規劃,把保留原汁原味的古村落和拆舊建新的新農村嚴格界定區分。”

  “最后要對我市現有的鄉村進行一個全面的梳理,根據實際情況,將需要新建的村子進行建設性規劃,需要保護的村子進行保護性規劃,先全面確認下來,再對需要保護的村落根據重點、次重點等分級進行保護和開發,確保古村落在未實施保護行動前不會遭到破壞。”

永定區住建局黨組副書記賴桂珍:盡早編制保護規劃

  “早在2006年,永定區就編制了《永定客家土樓保護規劃》。”賴桂珍從實際工作出發,就古村落開發與保護方面介紹了相關經驗。

  2013年,湖坑鎮編制了《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發展規劃》;2014年,編制完成了《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通過科學編制保護規劃,明確具體實施政策和措施。積極多方籌集資金,編制維修方案,推進保護維修工作。從1998年申遺開始,永定區投入土樓維修和環境整治資金2億多元。

  當下,農民對現代生活方式和品質的合理追求,對原有居住環境不滿意構成了傳統村落保護的內部壓力。尤其是經濟較好的村落,富裕起來的農民需要改善居住條件,便在原地新建。如此一來,不僅改變了原有古建筑的風貌,也使古建筑受到嚴重破壞。永定區為了打擊、拆除“兩違”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吃了不少苦頭。要采取疏堵結合方式,加快推進新村建設,在傳統村落周邊建設與其風格相協調的新村,安排住房緊張村民搬遷,推進古村落的保護。

  她建議編制古建筑維修定額。目前,永定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等文物維修缺乏工程定額,加上古建筑維修方案中的現場勘測不可能做到完備,具體工程量無法確定,經常出現預算編制難和預算審核難的問題,制約了工程招投及施工進度,影響古村落保護進度。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資金投入大,保護經費不足,希望盡快成立省、市(區)、縣傳統村落保護基金,建議將保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策劃:范啟麟 林 琳編輯:陳良錦 杜紅偉 王仰華記者:蔡添高 池銀花 劉菲菲石 芳 張梓睿 梁 熙攝影:王 毅 美編:李宏云)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傾聽澎湃的時代戰歌——重溫80年前抗日沙場
  • “科學家故事舞臺劇推廣行動”第二批劇目出
  • 百年弦歌連兩岸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醫解百科︱為什么要經常出去玩?(視頻)
    醫解百科︱為什么要經常出去玩?(視頻)
    斜視手術什么年齡做較合適?
    斜視手術什么年齡做較合適?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華安縣殯儀服務中心落成投用 洪梅鎮:一只姜母鴨烹出鄉村振興好“味” 人保財險臺商投資區營銷服務部:戰高溫 男子假離婚逃避債務拒付百萬元欠款 南安 長泰區主要領導赴基層開展“夏送清涼”走 石獅市政府主要領導調研住宅小區物業管理 人保財險鯉城支公司:愛和責任 保險讓生 石獅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題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