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泉州 > 惠安 > 惠安新聞 > 正文

惠安97歲“潮爺”愛南音 每周騎單車趕“圩日”

來源:泉州晚報 2015-10-19 10:04 http://m.413629.com/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

  惠安縣輞川鎮埔崎村的何智年老人今年97歲,一輩子愛好南音。每到星期三弦友們相聚的南音“圩日”,他便獨自騎著自行車,從家中前往惠安縣城,與弦友們彈唱南音。一年50多個“圩日”,除了大風大雨,何智年老人幾乎沒有落下過,就這樣騎著單車“趕圩”,堅持了14年。

何智年老人對南音十分癡迷

家庭熏陶 一輩子喜愛南音

  何智年老人的祖父、父親均是當時惠安知名的高甲戲、南音大師。12歲時,他就跟著祖父、父親學習南音,到泉州的晉江、南安等地表演。據悉,早年南音班子多,要到外地表演,說明技藝水平高超。在耳濡目染中,何智年深深愛上了南音。

  此后,由于歷史原因,何智年暫時放下南音,從事其他行業工作。直至改革開放后,他才重新走上曲藝之路。但因當時傳唱南音的環境并不好,他便到高甲戲團演奏樂器。從61歲至78歲,他都跟著高甲戲團到處表演,在后臺伴奏。

每星期三 騎車半小時會弦友

  從高甲戲團“退休”后,何智年多數時間自娛自樂。83歲那年,得知惠安縣城螺城有一處離退休南音室,他便騎著自行車和那里的弦友們彈唱南音。

  每逢星期三,南音室都會開放,弦友們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弦友們把星期三戲稱為南音“圩日”。每每到了這個“圩日”,何智年便會早早起床,穿上襯衫或者西裝、皮鞋,認認真真地把頭發梳好。因為做過白內障手術,眼遇強光難受,他還特地在衣兜里準備一副黑色太陽鏡。

  而后,他騎著自行車從家里出發,花半個小時左右,來到10多公里開外的螺城離退休南音室,與弦弟、弦妹們共彈共唱南音。弦友們年紀大多比何智年小,都尊敬地稱他為“老師兄”。

  戴上黑色太陽鏡,配上發型、筆直的衣服和光亮皮鞋,莊正地彈唱南音,許多看過何智年表演的人都說這位97歲的老人簡直就是一“潮爺”。

耳朵雖背 對器樂音卻很敏感

  14年間,除了大風大雨等原因之外,何智年很少落下過南音“圩日”。

  老人有點耳背,跟他說話,要趴在他耳朵邊,他才能聽清楚。但奇怪的是,他對南音器樂尤其是琵琶音準,特別敏感,“哪個音不符,他立即能聽出來。”南音室其他老人對此也頗覺好奇。

  南音主要樂器琵琶、二胡、三弦、洞簫等,何智年樣樣精通,但他最喜愛的是洞簫。現場演奏時,他神情專注,不時還會用腳打著拍子,悲、喜、憂、哀等表情都展現出來。聽過何智年南音彈唱的行內聽眾人士,都給他很好評價,為他“點贊”。也正是對南音有著80多年的真摯感情,加上彈唱得好,不少弦友還拜他為師。而何智年對于南音傳授,也是毫不吝嗇,教得非常認真。

  一年50多個南音“圩日”,“趕圩”往返一趟20公里。14年間,何智年一直堅持了下來。現在老人身體和精神仍很不錯,南音準備唱到什么時候,他很認真地說:“直到唱不動為止唄。”(記者 廖培煌 實習生 劉立峰 文/圖)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從軍旅邁向政協 丹心永駐煥芳華
  • 石獅2個項目增補為省級重點項目
  • 南安優品(義烏)展銷中心正式揭牌運營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泉州晉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鴨趣味多(視頻)
    泉州晉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鴨趣味多(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福建省首條 石獅祥芝中心漁港漁船進出港 2025年廣東高考成績查分時間幾點 各批次 收評:滬指漲0.65% 能源金屬板塊全天強勢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7.1710 調貶15個基 平安產險南平中心支公司:貼心服務 守護 石獅大廚閃耀聯合國 助力演繹泉州山海味 晚年幸福可感可及! 石獅居家養老上門服務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丨從文人到戰士: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