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田五柳基地安裝智能玻璃溫室大棚 (歐陽榮華 攝)
日前,在惠安縣輞川鎮五柳村,幾個工人正忙著給溫控大棚安裝玻璃。這是惠安首家智能玻璃溫室大棚,屬于泉州中田農業綜合開發公司所有。該大棚占地12畝,前期已投入480萬元,將種植臺灣引進的火龍果、芒果、芭樂、釋迦等果蔬。
中田農業公司負責人何海陽介紹,大棚全程智能,有完整的噴灌系統,可達到水肥一體化的效果,比起傳統溫室大棚,有著密封性好、控溫快、抗臺風等優點。公司計劃至2020年投入1.9億元,將它打造成疊加休閑、觀光、體驗、生態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
這也是惠安縣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大方向。惠安縣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支持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農業、都市農業、設施農業、農村電商,引導農業與旅游、文化、健康休閑等產業融合發展。
截至目前,惠安縣已組織引導利園、鑫美園、中田、綠信等17家企業投資8600多萬元,實施完成3580多畝以果蔬種植為主導產業的設施溫室大棚,其中智能溫控大棚37畝。同時,惠安縣還建設完成農產品初加工保鮮冷庫項目29座、總庫容9000立方米和市級農產品分揀車間項目計1.49萬平方米等,全縣果蔬等農產品初加工設施條件有效改善。
“我縣以推動農業轉型提升為主線,以糧油高產創建和設施農業項目為抓手,致力推廣應用農業高優五新技術,讓農業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惠安縣農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此,惠安縣還在土地改良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位于輞川鎮峰崎村的第二灘涂鹽場長期荒廢,去年,惠安喆畋生態農業發展公司承包了這塊灘地,進行排鹽排堿改良改造。“我們建好了100多畝的智能溫控大棚,其中20畝正在進行果蔬套種實驗。”大棚管理員康電輝介紹。記者看到,田地里的西紅柿、哈密瓜、鳳梨等七種果蔬間隔套種,生機盎然,成熟的哈密瓜散發著誘人的清香。這一切都意味著,這片鹽堿地改造成功了。
據悉,今年以來惠安縣繼續爭取財政資金近9500萬元,采取“先建后補”方式,開發利用取土區、鹽堿地等荒地,建設高端智能大棚為主的設施農業項目20多個,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今后,還將加速農業品牌建設、強化對臺農業科技合作、統籌規劃休閑農業發展,力爭到2020年,實現農業總產值41.5億元,糧食種植面積26.8萬畝、糧食總產量8.2萬噸,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5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萬元的目標。(歐陽榮 華王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