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風起,人工智能的浪潮賦能千行百業,重塑產業的發展格局。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絲路發展論壇24日在泉州啟幕。其間,主題為“人工智能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議題引發全球政、企、學界的熱烈討論。
在民營經濟大市泉州探尋民營經濟、民營企業發展的破局之路,更具現實意義。
泉州的民營經濟擁有堅實的基礎和強大的底氣,貢獻了“七八九九九”,即七成稅收、八成地區生產總值、九成技術創新成果、九成城鎮就業、九成企業數量,形成了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機械裝備、電子信息等九大超千億制造業產業集群,撐起了城市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
借風勢、乘風起,這座“愛拼敢贏”的城市正搶抓機遇,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立足制造業優勢,以AI賦能現代制造為抓手,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民營經濟提質增效。
特別是當傳統產業遭遇增長瓶頸時,生機勃勃的AI技術成為泉州民營企業突圍的關鍵變量,人工智能成為爭相搶占的產業新賽道。
在安踏集團,通過數據化動作捕捉系統和多維度傳感器,可為運動員定制訓練裝備和競賽裝備,大幅提升訓練水平和比賽成績;針對消費者的需求,AI輔助設計系統可以快速生成多種設計方案,最快10天完成外觀設計和下單;2024年,安踏AI輔助設計的訂貨金額超過20個億;一體化產業園多層穿梭車等設備,借助AI從之前的“人找貨”到現在的“貨找人”,效率提升了300%……系列“人工智能+”具體應用場景落地,給行業龍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
“人工智能會不斷轉化為競爭力,很多人認為運動鞋服是傳統行業,但我們每天都在跟數據、算法、用戶場景打交道。”在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看來,AI懂用戶、懂生產、懂運營,AI賦予體育產業的,不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躍升。過去十年,安踏集團累計創新投入200億元,未來五年將再投入200億元用于創新研發,以科技創新和人工智能驅動未來增長。
泉州的民營企業家,向來“敢為天下先”。丁世忠說,安踏是受益于“晉江經驗”一路成長的中國品牌,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心無旁騖、一以貫之的闖勁,安踏將始終堅持技術創新,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產業的深度融合,賦能愛運動的每個人。
從“試水”到不斷“進化”,AI技術正深度融入泉州民營經濟的血脈,在九大千億產業集群中落地生根,驅動著產業蝶變。據統計,2024年,泉州市數字經濟總體規模突破7000億元,占GDP比重超過56%,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走進九牧全球智能馬桶“綠色黑燈工廠”,黑燈瞎火的生產車間里誕生了一款款個性化、智能化、國際化的衛浴產品,不斷迭代的產品成為全球領先,會思考的、主動服務的新衛浴場景橫空出世;盼盼食品生產線上的“5G+AI視覺檢測”系統,對每個新鮮出爐的面包進行全身上下360°無死角的“掃描”與“體檢”;七彩狐服裝織造有限公司打造的全鏈條工廠,利用AI驅動柔性生產線,把“進來是一根紗線,出來是一件泳衣”照進了現實;德奧針織公司研發的“AI驗布機”,面向針織、梭織單色布表面疵點和色差檢驗,通過AI技術實現精度更高、檢測效率更快、檢驗成本更低的智能驗布,人工驗布提效50%,綜合瑕疵檢出率達到了85%及以上,已在福建、浙江、廣東、山東4個省份落地推廣應用等等。
隨著一個個智能項目匯聚成勢、百花齊放,在泉州這片沃土上,一幅AI生態版圖徐徐鋪展開來,彰顯出泉州勇當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主力軍的蓬勃活力。
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到“數字中國”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福建民營經濟的發展具有鮮明特色和強勁動力。站在人工智能的風口,民營經濟大省正借力人工智能來驅動產業躍遷,以數字技術為“新船票”,駛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藍海。(閩南網 陳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