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11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 洪泓塬 文/圖)一雙小小的拖鞋,帶動了一個區域的產業發展,并養育一方水土的人。經過四十多年的深耕,晉江拖鞋產業形成了根系深厚的完整生態,共富一方。
從最初的設計靈感到最終的產品送達,在“拖鞋名鎮”內坑,整個產業鏈條上的近2000家企業無縫銜接,共同創造了年產超10億雙、產值超300億元的行業成績。

晉江市拖鞋選品中心展出的樣品
家庭作坊變身鞋企大廠 很多人在家門口就業
在內坑鎮,生產拖鞋的企業有590多家,而與拖鞋相關的企業約2000家,起源地在東村村。
東村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林良岳介紹,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東村就開始制作最傳統的拖鞋,以家庭作坊為主,“以前生產出來的拖鞋很硬又有味道,只講究一個能穿就行,如今的拖鞋不僅外觀好看,材質松軟,穿起來舒適,還有各種功能性……”林良岳說,拖鞋發展幾十年來,2000年初是高峰期,那時候村里的外來人口約1萬人,基本上是從事與拖鞋有關的行業。目前,有一些拖鞋廠已形成一定規模,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也帶動了一些下游企業應運而生,如滴塑、包裝、電商等,目前東村工業區共有拖鞋相關的企業60多家。

富宇展廳中的拖鞋款式上萬種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東村工業區的福建省富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產品主打外銷,從造粒到成品,形成了全鏈條閉環。董事長蔡金華介紹,公司提供了300多個就業崗位,目前年產量1000萬雙。
“工人有一半以上是本地人,包括本村和附近村莊的。還有好幾個家庭全家都在我們廠里上班,有個工人之前是開餐館的,經朋友介紹,就關了餐館全家來我們廠里上班。”作為扎根本土30多年的老企業,蔡金華常常說,企業要長期做下去,最重要的是把品質做好。今年,企業投入數字化生產線,提高了生產效率,還引進雙色射出機臺,能夠做出鞋底和鞋面不同顏色的拖鞋。
記者看到,在品檢流水線上,十幾個工人各司其職,有的掛吊牌,有的打包裝袋,有節奏、有效率地完成一條流水線上的作業。四川人陳阿姨說自己在這個廠里工作六年了,工作穩定收入有保證。鄰村的張女士說,“在家門口上班非常方便。”

流水線上,工人正在作業

工人在成型車間作業
除了車間工人,公司在智能設備操作、設計、研發等方面也吸引了很多人才,從而為企業的競爭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催生民企 本土創業活力大增
從事拖鞋行業20多年的張振限,兩年前“轉行”——收購拖鞋工廠的邊角料。通過資源再生利用技術,“變廢為寶”,一年可回收1.4萬噸廢料,生產2萬余噸原料。位于晉江市內坑鎮長埔村工業區的福建遠綠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相比以往走進塑料米加工廠“捂住口鼻無法呼吸”的現象,在這里幾乎聞不到“異味”。

利用廢料加工后制作而成的產品

咖啡渣原料加工后制作而成的拖鞋
張振限2016年到廣州參展時,聽到一個新概念,制造業要減少污染就是要減少廢品率,提升環保理念。而他在這個傳統造鞋企業中也感悟到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從2013年起,他投身到這個事業中,與中國皮革制鞋研究院合作,利用資源再生技術收購廢料加工,自己生產的原料供自家的拖鞋工廠使用,真正做到一家不產生廢料的鞋企。
張振限介紹,傳統工藝每燃燒一噸拖鞋廢品會產生0.5噸二氧化碳,如今用這個資源再生技術,每燃燒一噸拖鞋廢品只產生0.39噸二氧化碳,大大降低了碳排放量,并且每一噸原料能夠節省1000元,折合到拖鞋生產中,每一雙拖鞋的成本能夠降低0.2-0.3元。

各種可愛造型的鞋花

五顏六色的鞋花受消費者青睞
作為鞋企供應商的晉江天宏鞋材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鞋類配件開發的生產企業,除了生產花花綠綠的鞋花、掛件、鞋帶面,還有帽子、包袋裝飾等產品。公司老板曾大瑜介紹,企業創辦于2006年,當時做一些配件,最傳統的就是人字拖上的鞋面帶。隨著拖鞋產業的發展,也不斷延伸出了一些新產品,如今我們的產品輻射了全鎮50%的拖鞋企業,大部分則出口東南亞國家。

時尚又個性十足的鞋花

可以DIY的鞋花
“別看這些小小的配件,做起來的工序卻比拖鞋復雜”,曾大瑜說,做鞋花更多的是一種情懷,希望讓更多人穿上他家研發的鞋花,在體驗舒適感的同時,既美觀又個性十足。
在滴塑車間,記者看到滴塑機在模具上滴出各種顏色的材料,經過工人烘干即可成型。注塑車間則無人作業,注塑機器可自動生產出鞋掛鉤等產品。在公司展廳,眼花繚亂的鞋花裝滿了抽屜墻,“款式有上萬種,我們也要不斷創新,走在流行的前沿。”曾大瑜說,如今公司有60多名員工,年產值在3000萬-4000萬元。

滴塑車間的機臺正在作業

工人將成型的鞋花叢模具中取出
塑造名片 拖鞋企業共創致富路
位于福建嘉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內的晉江市拖鞋選品中心,目前已有50多家拖鞋企業入駐。各式各樣的拖鞋掛滿了展示架,琳瑯滿目。除了拖鞋,還有拖鞋相關的延伸產品,如拖鞋鞋面掛飾、手機掛件及包袋等產品。

晉江市拖鞋選品中心

烤出來的拖鞋
該中心相關負責人鐘永亮介紹,中心為拖鞋廠家、銷售商家搭建一個高效的選品溝通平臺,解決各方在拖鞋批發、采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選品中心,可以實現一站式選品,配套云倉服務,解決大中小不同批量采購,一件代發的模式。
“以往采購商來到內坑,要一家一家鞋企去考察看款式、對比價格,如今采購商可以直接在選品中心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同時該中心也助力廠家和商家的有效溝通,開辟更加便利的銷售渠道。”鐘永亮說。

選品中心展示的樣品

選品中心展出的樣品
在內坑鎮拖鞋產業聚集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環環相扣,共同致富。值得一提的是,來自內坑的拖鞋還通過嫁接文旅,成為此次國慶節泉州旅游的亮點。除了產業+文旅,內坑鎮還將探索產業+文創、+大健康、+場景、+品牌等發展方向,多維度共創致富之路。
閩南網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內坑鎮將持續推進拖鞋智創產業園建設,打造外貿數字化綜合平臺,助推企業實現“名品出海”。同時,優化整合、推廣區域品牌,引導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數字轉型、品牌提升等多渠道發展,塑造拖鞋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