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深化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全面提升轄區衛生品質,泉港區下轄七個鎮(街道)立足自身實際,創新推出各具特色的工作機制,開展環境衛生提升行動,使得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前黃鎮:落實“三抓三跑”,壓實責任促長效
前黃鎮以“三抓三跑”機制為抓手,將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落到實處。“三抓”即常態化抓好日常環境衛生清掃保潔,確保基礎整潔;抓好每月專題會議,及時研判問題、部署任務;抓好鎮級督查考評,以考促干、以評促優。同時,鎮衛生分管領導堅持每周“三跑”:深入各村居大街小巷巡查環境衛生,現場督導督查考評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主動對接鎮創衛辦,確保各項工作部署落地見效。
南埔鎮:執行“321”機制,整治提升顯成效
南埔鎮創新執行“321”工作機制,為環境衛生整治提供了有力保障。即:每月開展3次專項整治行動,聚焦重點難點區域集中攻堅;組織2次考評,量化指標、嚴格標準,倒逼責任落實;召開1次調度會,總結經驗、分析不足,動態調整工作策略。通過這一閉環管理,南埔鎮環境衛生整治效果顯著,轄區環境清爽整潔。
峰尾鎮:推行“逢五必動”,全民參與煥新顏
峰尾鎮推行“逢五必動”工作模式,將每月5日、15日、25日定為城鄉人居環境衛生大整治日。屆時,鎮村干部帶頭,群眾積極響應,共同對轄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區域進行全面清掃,清理衛生死角和積存垃圾。這一舉措有效激發了全民參與熱情,持續改善了人居環境,讓古鎮煥發新顏。
山腰街道:打造“三鏈融合·五零美境”精細管理提質效
山腰街道積極探索“三鏈融合·五零美境”工作模式,通過責任鏈、執行鏈、保障鏈的有機銜接和高效運轉,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環境管理體系。該模式推動環境管理向精細化、智慧化、長效化轉型,有效破解了一批環境治理難題,其環境衛生考評成績穩步提升,為居民營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
涂嶺鎮:探索“四全”模式,全域提升展新貌
涂嶺鎮探索并深化“四全”工作模式,即:實現環境衛生整治全域覆蓋無死角、動員全員參與齊上陣、實施全程監管不松懈、追求全面提升上臺階。通過這一模式,涂嶺鎮整合各方力量,強化過程管控,推動城鄉人居環境面貌得到大幅改善,呈現出干凈、整潔、有序的良好態勢。
界山鎮:聚焦“考評+保障”,夯實基礎求長效
界山鎮聚焦考評督導與基礎保障,多管齊下提升環衛水平。一方面,推行工作日“每日一暗訪、一月一考評”機制,考評結果與績效管理掛鉤,并對后進村主干進行約談。另一方面,積極完善基礎設施,投入資金修復更換破損勾臂箱,采購分類垃圾桶,并統一環衛服裝。同時,界山鎮還探索海岸線保潔等市場化運作,并通過多渠道宣傳引導,營造共治氛圍。
后龍鎮:構建“1+4+N”模式,凝聚合力抓提升
后龍鎮積極構建“1+4+N”工作模式,全面提升環境衛生治理效能。“1”個核心引領,即堅持黨建引領,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4”項重點舉措,包括常態化巡查、精細化清掃、科學化轉運和制度化考評;“N”方力量參與,即廣泛動員群眾、志愿者、企業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環境治理,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有效提升了轄區環境的潔凈度和美觀度。
如今的泉港區,正以更潔凈的環境、更優美的風貌,朝著更高品質的宜居宜業新城目標闊步前進。主次干道干凈整潔,兩側綠化錯落有致;村居環境煥然一新,昔日的衛生死角變成了精致的“口袋公園”;海岸帶沙灘潔凈,碧海藍天景致重現;住宅小區管理規范,樓道通暢、庭院美觀,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持續增強。
下一步,泉港區將總結推廣各鎮街的優秀經驗,推動形成全區統一的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同時,加大對薄弱環節的投入和治理力度,持續鞏固和深化整治成果,全力打造一個全域美麗、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濱海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