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廿五好熱鬧 萬人齊聚迎龍燈
永春東平鎮600多年民俗活動紀念抗倭英雄,10條長龍兵分兩路繞鎮游
閩南網3月4日訊 元宵節一過,泉州各地年味逐漸消失。可昨晚的永春東平鎮,依舊沉浸在一片煙花爆竹聲中,10條長龍兵分兩路,穿梭在鎮上熙熙攘攘的太平村和太山村的大街小巷中,場面頗為壯觀。
長龍穿鎮過
海都記者前往一探究竟,這才得知,這是東平鎮具有600多年歷史的“迎龍燈”民俗活動,每年到了正月廿五,東平鎮上萬人齊聚參與迎龍燈,以此紀念抗倭英雄李中和。據《永春李氏志》記載,元朝時期,在倭寇多次竄犯永春后,村民李中和急忙回鄉部署抗御。倭寇知道東平太平村有所防備后,不敢進犯,在東關劫掠兩天就離開了。
昨晚,在長平街道上,5條長龍在人群中盡情舞動,忽上忽下忽高忽低,腰鼓隊、火鼎公婆、俏影隊手舞足蹈,這樣熱鬧翻騰的場面,頓時讓人覺得渾身沾滿了喜氣。
62歲的村民李桂慶,是此次“迎龍燈”民俗活動的組織者。組織“迎龍燈”的籌備和表演成了他每年春節期間最忙碌的一件事,他參與組織活動已有三十個年頭。李桂慶介紹,“迎龍燈”,就是專門給“關帝爺”神佛看的,每年正月初二,他們就會把關帝爺從寺廟請出來,一直到正月廿四,整個鄉鎮各個村莊都在游佛,昨晚,村民高抬關帝神像,將其送回寺廟里。這個民俗活動,世代相傳至今。
50歲的李阿姨告訴海都記者,雖然是抬關帝,但在村民們心中,人們的真正目的依然是紀念當地抗倭英雄李中和。看到眼前的游龍隊伍,她有些感慨,回憶起小時候看迎龍燈,她笑呵呵地說道,那時候建筑物都不高,夜晚也沒有這么多燈光,迎龍隊伍從村頭游到山上,繞著山路,暗摸摸的感覺讓人十分享受節日的喜慶。(海都記者 柳小玲 田米 實習生 莊楠嬌 通訊員 姚德純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