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6月16日,第二屆世界閩南文化節將在泉州舉行。這是閩南文化的一大盛事。2013世界閩南文化節:包括開幕式文藝晚會、第二屆世界泉州同鄉懇親大會暨泉州市海外交流協會成立大會、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揭牌儀式、設立中國社會科學院閩南文化研究中心等13個項目。

遠隔時空,高甲戲遇見了歐洲童話

  高甲戲遇見歐洲童話,會產生怎樣美妙的化學反應?

  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用高甲戲的方式改編了普希金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5月21日在德國魯爾區首演后,令歐洲人震撼不已。誰曾把高甲戲與歐洲童話想到一起,誰能想到,遠隔時空,一切卻渾然天成。“跟其他戲曲相比,高甲戲算是年輕劇種。”何杰說,源于清朝的高甲戲,起初是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裝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游行,后來吸收南音、木偶、梨園及京劇的精華,自成一家。

千年木偶,早在十年前就改編歐劇

  早在10年前,泉州市木偶劇團,也創造了一場驚艷:將果戈理的喜劇《欽差大臣》,改編成提線木偶劇。

  10年前,王景賢把《欽差大臣》改編成提線木偶劇,講述知縣錢三和下屬貪賄成風,一日得知欽差大臣微服私訪后,惶恐中誤把京中紈绔賈四當作欽差,從而鬧出一連串笑話。王景賢說,木偶劇中延續了原著的現實性和諷刺性,但故事徹底中國化了。它成功了,接連包攬金獅獎、文華獎,并入選“2004-2005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劇目”。

推陳出新,領著所有劇種活出精彩

  中國的木偶藝術源于漢代,興于唐宋,一般認為,晉人南遷時將這門藝術帶入泉州。上世紀50年代初,泉州市木偶劇團成立,在傳承古老的表演技藝上,不斷推陳出新,特別是去年排演的大悲劇《趙氏孤兒》,對泉州市木偶劇團更是挑戰。如何讓沒有生命的木偶演繹出人類復雜的內心世界,是木偶劇最大的難點。“木偶本身沒有表情與情感,依靠眼睛和嘴巴活動,而悲劇又得表現憂傷的情緒,木偶劇中特地加強肢體語言,配合唱腔、音樂和燈光,來表現復雜的內心世界。”

推出小戲,高甲想進一步打開市場

  “戲曲的創新,是為了避免被遺忘,爭取更多的觀眾。”何杰認為,一個劇種要避免被“博物館化”,除了經典老劇的演繹外,還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吸引更多觀眾。

  在求新路上爭取更多觀眾的同時,戲曲還需要讓更多年輕人來接觸與了解,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與保護。如今,閩南戲曲中的南音、梨園戲、木偶戲都已走進校園。

讀這些書,你可以更了解我

《兩岸論弦管》,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 編

《泉州弦管史話》,鄭國權 著

《泉州明清戲曲與方言》,鄭國權 編著

《幺弦集》,曾金錚 編著

《泉州提線木偶戲》,黃少龍 王景賢 著

《泉州戲班》,莊長江 著

這些地方,可以觸到真實的我

新門街泉州南音藝苑

新門街梨園古典劇院

東湖街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

通政巷泉州市木偶劇團

東湖街打城戲傳習所

世界閩南文化節展情速遞

泉州市博物館設有閩南戲曲展區

6月15日至19日,精品劇目展演

梨園戲《陳三五娘》等; 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等;

高甲戲《昭君出塞》等; 掌中木偶戲《惠安女》等;

歌舞《古厝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