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見了我就喊‘老師好’。” 12月8日,陳崇華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像以往一樣,這依舊是他最引以為豪的一件事,無論被拖欠工資的事有沒有解決,他對教學的熱情都不會改變。
今年9月10日,即中國第32個教師節時,從教恰巧也是32年的陳崇華手里還拿著15年來總計16000多元的工資欠條,無法兌現(澎湃新聞2016年9月10日曾作報道)。
2016年即將過去,澎湃新聞12月26日從陳崇華那里了解到,工資欠條依然沒有兌現,但村委會已許諾,他明年會分兩次拿到被拖欠的工資,村委會春節前會付一部分,到明年年底會付另外一部分。
陳崇華在辦公室。
“教到(學校、學生)不需要的時候。”
“都干了一輩子了,到現在。”陳崇華是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堡孜口村人。1984年,他進入村辦的堡孜口村小學任教至今,其間,他從最初的民辦教師成為計劃外民辦教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代課教師”。
在此前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陳崇華說堡孜口村小學民辦教師的工資都由村委會發放,從1984年開始任教到1999年,他基本沒有拿到現金工資,最終領到的只是合計16000多元的欠條。
1996年,陳崇華父親中風住院的時候,陳崇華拿不出錢住院,而隨著自己結婚生子,身為教師的他甚至曾需要借錢給孩子交學費。
雖然幾乎沒有收入,但是從1984年開始,陳崇華都沒離開堡孜口村小學,一直任教至今。“一站在講臺上,這些事情都忘了。”陳崇華說,“每次走上講臺,看到學生們的臉,總是能感到安慰.”
雖然只是“代課教師”,12月8日,陳崇華仍對澎湃新聞說,自己要“教書教到(學校、學生)不需要的時候。”
這個學期,他教二年級和四年級的數學課,此外,還重新當上了教導主任。
其實早在1989年,陳崇華就被當時的校長任命為教導主任,這之后,堡孜口村小學多次在全鄉統考的總成績排名中進入前三,而陳崇華也被隆古鄉政府多次評為“優秀教師”、“模范教師”。1999年時,因為覺得計劃外的教師不好意思管公辦教師,陳崇華辭掉了教導主任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