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前的“婚禮”
阿崧和華仔結婚的消息迅速在泗安醫院內外傳開,不時有社會愛心人士和志愿者來給他們送禮物道喜,阿崧也開始對人講起她和華仔年輕時的愛情故事。
阿崧是土生土長的東莞人,22歲時,因為患上麻風病,被隔離到石龍的新洲醫院,在那里,她認識了來自廣州的同樣因為患麻風病而被隔離的華仔。“當然靚仔啦,他以前很靚仔,現在也很靚仔。”阿崧談起老伴年輕時的容貌,臉上滿是笑容。
華仔屬于那個年代的小鮮肉,不僅人長得帥,而且性格開朗,非常健談,手還很巧,在醫院里很有人緣,醫院外的一些女大學生也經常騎著車子來看他。從農村出來的阿崧特別喜歡華仔大方開朗的待人接物方式,但又特別害羞,不敢向華仔表達自己的愛意。
后來,阿崧被派到醫院食堂給人打飯,能天天見到華仔,兩人才有了溝通。“你們第一次說話都說了什么?” 面對記者有點蔫壞的提問,阿崧呵呵一笑,下意識地用手捂住了臉,羞得像個小姑娘,不肯透露兩人當時說過的甜言蜜語。
1975年,阿崧的麻風病被治好了,卻沒有家人愿意接受她,無處可去的阿崧天天以淚洗面。這個時候,華仔憑借其良好的交際能力去找領導給阿崧說情,阿崧得以留在了醫院,兩人這時才走到了一起。
隨后,新洲醫院解散,華仔又帶著阿崧來到大朗的金菊農場。在大朗的金菊農場工作不到一個月,手藝出眾的華仔又被泗安醫院請去做電工。華仔去泗安醫院工作后就向院長提了個要求,想帶阿崧一起過來。幸運的是,當時的泗安醫院院長同意了他的請求,兩人得以夫唱婦隨。
阿崧至今都記得華仔和泗安醫院的同伴一起去大朗金菊農場接她的場景。“他們劃了一條大船,船上還貼了紅紙,很熱鬧。” 華仔的姐姐知道弟弟有女朋友了,還專門為他們各做了一件新衣服。當天,醫院里的醫生也拿了飯菜、糖果,充當娘家人,和兩位新人一起吃,還給他們置辦了大床、蚊帳。“會說普通話的院長還給我們做了證。”雖然已記不起具體的日期了,但阿崧仍能清晰地回憶起41年前能夠稱作他們“結婚紀念日”的那天的種種細節,足見那一天在她心中的分量。
相濡以沫的歲月
每天臨近中午時分,只要身體允許,華仔都會從床上下來,坐到輪椅上,點上煙,神情有些漠然。
歲月不饒人,現年83歲的華仔已患上老年癡呆癥,經常意識模糊,部分語言功能也已喪失。兩年前,他還做了胃穿孔手術,腸胃消化能力也在減弱。在華仔的自理生活能力基本喪失的情況下,身體情況還算硬朗的阿崧就成了他的依靠。
“他吃不慣食堂的飯,我自己做,要軟一點。”在狹窄的廚房里,阿崧坐在輪椅上淘米、切菜,還要不時地關注華仔在客廳里的一舉一動,生怕他有個閃失。阿崧每天都要為華仔做飯、端水、擦洗身體、料理大小便。每件事阿崧都做得格外仔細,生怕自己的疏忽給老伴帶來不便。志愿者們隔三岔五就會來泗安醫院,為麻風病康復老人們表演文藝節目,在華仔生病臥床的這兩年,阿崧從來沒有去看過。“怕華仔有什么事喊不到我。”阿崧說。
盡管對華仔的照顧無微不至,但華仔還是經常沖阿崧發脾氣。每當這時,阿崧只能躲起來偷著哭。哭完了,擦干眼淚,阿崧照舊幫華仔倒水、翻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