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早晨7:45,賀霽然和父母離開賓館。一家人準備乘地鐵5號線再換10號線到西土城站,目的地是北京電影學院——45分鐘后,賀霽然將迎來她今年第15場藝考。
“我領你們走。”賀霽然對父母說。這條路線,她早爛熟于心。兩周前,賀霽然與其他18個藝考小伙伴共同從武漢赴京趕考,入住這家位于北京北三環的賓館4層。自由組合,兩人一間,沒有家人陪伴。
他們習慣管賓館叫宿舍。19個武漢藝考生,會在北京“藝考宿舍”里待上20天左右,在這里獨立生活、備考。他們此行宗旨無比明確,就是熬過北京電影學院(下文簡稱“北電”)和中央戲劇學院(下文簡稱“中戲”)的一輪輪廝殺。17歲的賀霽然戰績斐然,她所主攻的戲劇影視文學、編導等方向的考試,均獲得兩所學府的決賽入場券。
一人“北漂”半個月。參加北電三試前,賀霽然提出,希望父母北上,陪她見證這漫長馬拉松的最后一程。
恰逢前日滿城大雪紛飛,2月22日一早,路面積雪尚未掃清。走在路上,賀霽然的媽媽有點擔心,她盯著女兒的黑色靴子,微微嗔怪為何不穿防滑鞋。而賀霽然對這身應試裝扮格外堅持和自信:里面穿過膝的黑色長紗裙、黑色衛衣、佩戴金色鑰匙項鏈,外頭罩一件深藍長款羽絨服——一切皆為認真構思的結果。
“我查過學校官網,研究他們學生照相會穿什么。北電偏洋氣,而中戲更學院風,會乖一點。”例如后一天的中戲三試,賀霽然便會改變一身搭配。她有備而來,從里到外。總之,這場藝考馬拉松步步謹慎,大意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