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觀點:學術成就未來
我們處在一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講: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創建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是國家大局,是我們最大的政治責任,也是北大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我們應當堅定方向,凝心聚力,把北大建設好,使北大真正成為一所偉大的學校。
學科布局定義了大學。一所卓越的大學一定要使自己的學術研究始終處于學術發展的最前沿。“擇優扶重”當然是很重要的。但如果過度沉湎于已有的基礎,不思進取,可能有一天,會突然發現,過去的基礎,已遠離學科前沿,過去的投入,已成為進一步發展的障礙。以交叉學科為重點是北大一直堅持的學科建設方針,目的就是鼓勵大家著眼前瞻布局,開展最前沿的學術研究。事實上,在科學與技術快速轉化和融合的今天,只有最前沿的學術研究,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國家的競爭力,中國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北大才能真正引領未來,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習近平總書記講: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我們應當時刻牢記,人才培養是我們的核心使命。北大的教育一定要著眼于未來,著眼于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和人類進步的人才需求。我們不應當因循守舊、墨守成規,而應當不斷地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勇敢地擁抱新技術、新世界的挑戰。我們要充分發揮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優勢,改革機制和培養模式,調動起院系和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激發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我們的教育真正成為師生共同探索未來的非凡體驗,使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能夠引領未來的人。
求真求實的學術精神是大學精神的基礎,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術界的具體體現。我們應當從弘揚學術精神入手,塑造良好的校風學風。剛才,鄧小南老師講的一段話,發人深省,她說道:“我們的學術應當是有思想的學術,我們的思想應當是有學術的思想”。堅持這樣的學術追求,北大就能夠產生更多的“新思想、前沿科學和未來技術”,就能夠把學生培養成為“引領未來的人”,就能夠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和人類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堅持這樣的學術追求,我們就能夠用讀書人的孜孜不倦堅守學術良知;用純潔的學術追求抵御功利與浮躁;用昂然的學術氣節蕩滌低俗的逢迎與媚俗;用學者的言傳身教傳遞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用追求真理的學術精神重塑大學的公信力!我們應當牢記:只有學術貢獻才會成就北大的未來!只有弘揚學術精神才能筑牢北大未來發展的根基!只有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才能塑造新一代的北大人!北大是一塊學術圣土,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我們應共同努力,守護好這個圣潔的學術殿堂。
在校史館的大廳里,記載了李大釗先生在北大建校25周年時,講過的一段話,他說:“只有學術上的發展,值得作大學的紀念。只有學術上的建樹,值得‘北京大學萬萬歲’的歡呼”。這是前輩的教誨,是北大的使命,也是北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