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是五月四日,北大校慶日,我們的母校119歲生日。感謝大家!
剛才,一些學者和郝平書記講述了他們的感受,送上了他們的祝福,展現了我們這一代北大人,對母校的深情,對國家和民族的擔當。一所偉大的學校,從來都是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休戚相關,北大就是這樣一所學校,北大人就是這樣一群有擔當的人。
改革開放近四十年,北大的發展舉世矚目。從剛才學者們的講述中,大家一定深有感受。北大的未來,基于歷史的積淀,更取決于我們今天的選擇。今年的校慶日,我想與大家分享三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校園也是教育
校園是有生命的,好的校園可以塑造人、教育人,給人以感悟和啟迪。置身于一個古老的校園,你可以感受歷史,感受到先賢精神的浸潤;置身一個時尚現代的校園,你可以感受青春、對話未來。溫暖舒適的環境會使你心情愉悅,想傾述、想傾聽;安靜淡雅的環境會使你平和淡定,去夢想、去靜思。冰冷單調的環境會讓人孤獨和恐懼;擁擠骯臟的環境會讓人煩躁和無助。
我們的校園很美,最近還被評為最美校園。但它實在太擁擠了。燕園有3萬學生,加上繼續教育、來訪和觀光者,每天都熙熙攘攘、人滿為患。成千的機動車、自行車更是雪上加霜。曾有一則笑話說:北大不再是Peking University,而應該叫Parking University。網上還有一個帖子,用學生站著吃飯的照片,調侃北大食堂的擁擠。北大校園一直處于臨界狀態,校園小當然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觀念。校園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們建設校園,不僅是造房子,還要讓她更美,讓她成為使人心靜下來的地方,成為能夠靜心漫步、傾吐心聲、消解躁氣、潛心研讀的文化空間。未來的校園規劃需要跳出現有的束縛,配合學校的發展戰略,統籌配置資源。一方面,非核心的機構將逐步向周邊拓展,使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益。另一方面,我們要抓住和創造機會,拓展新的校區,改善辦學條件,改善師生的生活、學習和成長體驗。
我很高興,后勤部門的觀念已經開始轉變了,開始把老師和學生的體驗放在首位。我們的未名湖變得更美了;二教增加了學生交流和創新創業空間;正在建設中的餐飲中心,即將改造的電教大樓和農園食堂,都將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交流和休閑場所;規劃中的地下停車場,在主要區域禁止機動車等等,將使我們的校園重回寧靜。我們會加倍努力,我也希望大家有足夠的耐心。讓我們共同建設一個更美好的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