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小貝11歲小學五年級
小學五年級學生小貝,11歲,他的興趣班經歷可是大手筆,大提琴、滑冰、籃球、畫畫都齊全了。大提琴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已經堅持了六年,每節課220元,每年都要花掉一萬多元的學費,再加上美術和體育班,小貝的興趣班一年至少要花費2萬元。
“平時上課都是一期一期的,有些課甚至是一節課一節課地交錢,感覺不是很明顯。現在把賬單算出來發現真的很厲害!”小貝媽說,“雖然現在功課開始緊張了,但是孩子的大提琴還是不舍得放棄。”
但是小貝媽發現,兒子的不少同學已經漸漸開始停止樂器訓練,“有的同學考出10級之后,就開始不練了”。所以,小貝媽現在挺迷茫的,到底應該支持小貝繼續學大提琴,還是應該讓他把學琴的時間用到學習上去。
主角:“星辰”15歲 初三
上了初中的孩子,主課壓力陡然增大,為了考一所好的高中,大部分精力花在了課程上。這也充分地體現在了家長的教育賬單上。
豆媽的女兒網名“星辰”,今年15歲,初三了,跟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每天除了學校的課程,她還要上課外輔導班。數學和英語培訓班都是8000元一年。她還去上過不少其他課程的試課,不過最終只保留了數學和英語。
雖然學業緊張,“星辰”同學還是把繪畫堅持了下來。
“從幼兒園的兒童畫開始,她已經畫了10年啦,現在在一個專業的老師那里上課,每堂課都要四五百元呢。”豆媽說,“這是孩子自己要求的,她是真的喜歡畫畫,雖然現在不是每周都有時間上課,但是她堅持每天都畫。再忙再累,給她10分鐘畫畫,然后才能安靜下來去做功課。女兒經常說,這是一種讓自己安靜和排解壓力的方式。”
如果說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大多是被父母逼著學這學那的,在“星辰”這個年齡,依然堅持興趣課的,大多出于“真愛”了。
“星辰”班上也有幾個同學和“星辰”一樣,有的是學芭蕾的,有的學國畫的,也有練滑冰的,有的是孩子自己堅持不肯放棄的,有的是爸媽希望孩子能有機會成為特長生,這也是進入好的高中的一個方式。“學芭蕾的同學甚至都參加國際比賽了,我們并不要求孩子在比賽上拿獎,也不是為了考級。我和孩子的父親都是從鄉村到城市,我們上學的時候,成績不比城里孩子差,工作也努力,但是自己總是感覺除此以外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特長,其實是有自卑的。所以到了孩子這里,我們十分鼓勵她去發展一門和學業或工作都無關的興趣愛好。”豆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