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陳武元對于夏衍的遭遇,也有著同樣的看法,“用5年的時間考察一個人是比較合適的,時間越長,對青年教師更換學校、轉行更加不利。”
然而,夏衍說,他帶著被解聘的“污點”四處找工作,直到目前都沒有結果,又缺乏勇氣轉行,如今只能以代寫論文為生。
對此,陳武元表示,“非升即走”雖然是個好政策,但需要用明確、成文的契約規則來規范,“不能靠人情關系、潛規則,還要有受理投訴的組織,老師如果對結果有異議,一定要有申訴途徑。”
僧多粥少的“職稱名額”
相比于夏衍,中央民族大學的秦婉感覺幸運多了,她很喜歡自己的研究領域,也順利加入了大教授團隊,基本每年都能拿到一個項目,屬于夏衍所說的“有人罩著”的青年講師。對于何時能升副教授,沒有“非升即走”、“末位淘汰”壓力的她并不著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