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要素資源缺乏、雙創政策“看得到,摸不著”,長效、系統的創業指導缺少……這些制約成為大學生創業路上一道道難過的坎。
喬衛齊2011年從蘭州大學核技術專業,在北京闖蕩兩年后,回到家鄉黑龍江明水縣,在一個叫對面城的小村莊,開了“對面小城”淘寶店。3年來,喬衛齊有創業的喜悅,也有各種預想不到的苦惱。
2015年,蘭州交通大學大三學生王偉貞與朋友創辦了一家主營互聯網產品的科技公司。最初,他積極參加各類創業比賽,后來發現,獎牌拿了不少,項目孵化機會卻不多。他的另一個感受是,當下創業扶持政策多,但創業的日常指導難覓。
與喬衛齊、王偉貞一樣,在蘭州高校,還有雷磊、鄧毓博等一批大學生創業者。他們發揮所學、銳意創新,在創業大舞臺小有收獲;同時也在經歷各種成長的煩惱。
要素資源聚集少,難奏創業交響曲
“從沒有想到,找一個適合的電子商務美工是如此之難。”喬衛齊說。淘寶店需要美工,喬衛奇在當地打廣告招人,開出了能承受的最好待遇,但應聘者寥寥無幾;來應聘的又難以勝任實際工作。他感覺很無奈。
無奈之下,他自己出學費,從村里找年輕人送到培訓班培養。“但有些活還是要外包出去。”喬衛奇說,這無疑增加了成本。
招人難,人手緊,雷磊也遇到過類似問題。2011年進入甘肅農業大學讀生物制品專業,雷磊卻對攝影攝像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愛好無人機影視。2015年,大四的雷磊和同伴創辦了一家科技公司,主營無人機相關業務。
公司開展無人機測繪、環境監測、VR等項目,有時還會拍攝宣傳片。按正常業務流程,每一單業務都會先擬定初步方案,接著進行現場拍攝,最后再進行后期剪輯和修改,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但雷磊的公司由于人手不夠,項目運營和產品制作都是同一撥人在做,大伙兒干得很辛苦。
“剛開始創業,能提供給員工的工資有限,在此情況下,找到志同道合,又有能力的伙伴的確比較難。”雷磊深有感觸地說。
除了人力匱乏,創業要素缺乏,優質資源獲取渠道不暢也是大學生創業者面臨的現實困惑。
2014年,鄧毓博辭去蘭州大學的教師工作,決定創業。在外讀書期間,鄧毓博發現,很多身邊的人都為吃不到正宗牛肉面而遺憾。從小在蘭州長大,他萌生了將牛肉面做成便攜速食的念頭。經過深思熟慮,鄧毓博選擇“下海”賣牛肉面。他將品牌注冊為“牛大坊牛肉面”,并采用網上銷售模式。
品牌創立之初,公司產品銷量驚人,“上線不到兩個月,掙了近50萬元。”每天早上登陸客服賬號,持續不斷的提示音和數百條等待回復的留言,都讓鄧毓博無比欣喜。
可輝煌并沒有持續很久,在當年春節期間,鄧毓博團隊精心打造的高端禮盒買家寥寥。“不能想當然地做決策,一定要基于深入的調研。”那段經歷讓鄧毓博感悟很深。
創業初期,鄧毓博面臨以產品為主還是營銷為主的抉擇。一段時間,他將重心放在策劃營銷方案上,試圖通過營銷增加銷量,但好景不長,3個月后銷量出現下滑。“企業還是要做好產品,營銷只是輔助手段。”如今,對自己的創業項目,鄧毓博有了新的認識。
鄧毓博經常到各地參加創業論壇,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想法,他也逐漸發現相比發達地區,西部創業者需要更多、更優質的創業資源。在他看來,地處西北,很多初創企業經營理念還比較落后,全社會創業資源也相對缺乏。
“和更多擁有先進經營理念和營銷模式的企業交流合作,更有助于帶動西部創業者走得更好更遠,這正是西部缺乏的。”鄧毓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