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和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晉江市陳埭鎮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將“黨建+網格+警格”與“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出網格”,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作為人口大鎮、經濟重鎮,勞資糾紛、歷史遺留土地糾紛等易發多發。對此,陳埭鎮綜治中心在村(社區)綜治中心、網格、企業建立評理調解室,為基層治理注入新力量,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多網點融合
構建評理新格局
為進一步優化評理點位,強化評理調解工作,陳埭鎮依托鎮綜治中心構建“中心—站—點—室”網格評理點位,推動“鎮級信訪評理服務中心+村級評理調解站+網格評理調解點+商企專屬評理調解室”的四級網格評理陣地建設;在三斯達等5家商貿企業設置專屬評理調解室,邀請黨員樓棟長、鄉賢、“五老”、企業管理、企業負責人等人員作為特邀評理調解員,織密基層治理調解體系。在評理隊伍整合上,將全鎮巡邏隊員、村務工作者納入網格評理觀察員隊伍中,構建“網格+”糾紛前端排查機制,將各類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居。
通過評理站點和評理隊伍優化,陳埭鎮打破了原先只能在鎮級、村級評理調解室評理的地域限制,轉變為能隨時在陳埭鎮四級評理點位申請評理,群眾有訴求就能近距離選擇評理。還打破原先評理只有村干部參與的限制,轉變為巡邏隊員、村務工作者、村干部共同參與排查和評理,確保群眾訴求及時發現、及時解決。
多模式整合
推動糾紛全化解
針對轄區重點人群多、分布廣的特點,陳埭鎮推行“1+26+N”評理模式,將重點人群管控、糾紛前端調解、信訪積案化解等融入網格治理中,構建“網格+信訪+積案化解”模式,在洋埭、桂林、宮口、江頭等村設立8個信訪評理觀察點,通過前期摸排,對全鎮重訪次數較多及勞資、土地等領域訴求多年未得到解決的信訪事項,逐人逐案依次開展網格調度會和評理調解會,切實推動積案化解工作取得新成效、新進展。
截至目前,陳埭全鎮評理調解26件次,評理率100%、調解率100%。
多渠道幫扶
前端化解新舉措
“感謝你們幫我拿回了工資,又幫我解決了生活難題。”近日,某企業員工小楊向駐村干部送來了致謝錦旗。
據了解,為化解各類勞資糾紛,陳埭鎮建立了“駐村干部對接幫扶企業”的前端訴求化解機制,通過印發《陳埭鎮規范信訪事項辦理程序工作方案》,優化鎮、工作點辦理流程,明確訴求辦理職責,建立“駐村干部對接幫扶企業”前端糾紛化解機制,確保每起勞務糾紛第一時間化解在前端,實現糾紛不出企業、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居,打通調解工作“最后一米”。
(記者王詩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