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彭靂
近日,銀行在暴露的兩單票據案件將票據風險再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今年以來,銀行票據大案一個接著一個,農業銀行39.15億、中信銀行9.69億、天津銀行7.86億、寧波銀行32億,加上近日廣發銀行9億、工商與恒豐銀行的13億票據案再度爆發,市場對銀行通過票據騰挪信貸空間,票據業務把關不嚴,票據中介挪用資金等問題高度重視。
銀行票據案再度爆發
上周,廣發銀行佛山分行9.3億元票據的案件暴露。與農行票據窩案等多起案件類似,廣發銀行去年8月-10月期間交易的98張票據資金被票據中介挪用流入股市,最終因資金鏈斷裂演化成為風險事件,其中又涉及了交易對手中原銀行信陽分行和晉商銀行、廊坊銀行、庫車國民村鎮銀行、通化農商行等多家通道銀行。
廣發銀行此前回應表示,事件是由于外部同業在票據交易中的不規范行為所導致,廣發銀行發現風險后已第一時間啟動緊急追授機制,目前已回收大部分款項,剩余款項在進一步匯款。據了解,該案件目前仍在偵查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廣發票據事件還沒有降溫,又有消息爆出恒豐銀行與焦作中旅銀行之間的13億票據風險事件。據了解,不法分子利用虛假材料和公章,在工行廊坊分行開設了河南焦作中旅銀行的同業賬戶,并以焦作中旅銀行為承兌行,利用工行電票系統代理接入的方式開具13億電票,最終該電票輾轉到恒豐銀行轉貼現。恒豐銀行在其內部定期排查中發現了疑點,在向焦作中旅銀行核對時遭到對方否認,恒豐銀行隨即報警并將相關情況報送監管部門。
此次案件由于涉及向來較為安全的電子票據,開戶行又是四大行之一的工行,也引發了市場的一片嘩然。恒豐銀行對媒體表示,當時做該筆轉貼現業務時,由于是電票,開戶行是國有大行,并沒有多想。而工行則回應表示,近日工行廊坊分行在賬戶監測和檢查中發現,焦作中旅銀行在該行開立的同業賬戶存在資金異常變動的情況,立即對可疑賬戶采取緊急凍結措施,并將相關情況通報了票據轉貼現買入行。但表示與票據無任何交易關系,既未承兌,也未出票,未參與該批票據的任何流轉環節,也與相關企業、相關銀行無任何資金往來。
粗略統計,今年以來,銀行爆發的票據案件已經超過100億元,票據亂象背后銀行違規操作、風險把控不嚴,給票據中介留有巨大風險空子。有業內人士對媒體透露,當前票據行業中通過抽屜協議、代理代持、資管轉移等方式騰挪貸款規模,虛增存貸款規模、減少資本占有的問題非常嚴重。而不少高風險低信用的地方村鎮銀行、農商行承票也通過層層通道轉貼,流入大銀行,交易中涉及“假買斷、假賣斷”、“陰陽合同”、假公章、代持、調節信貸規模等,形成錯綜復雜的風險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