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花3億買支付牌照“自用”,說不進軍支付領域,還可信嗎?
曾表示不會進入支付行業的滴滴,終于還是先買了牌照在手。
12月18日晚間,高鴻股份公告稱,上海時園科技有限公司以3億元買下了北京一九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
而據工商資料顯示,上海時園科技的唯一股東即為滴滴出行有限公司。
對此,滴滴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回應《國際金融報》記者稱,滴滴是目前唯一獲得支付牌照的網約車平臺,支付公司將服務于滴滴相關出行場景。
一九付成立于2010年,以互聯網支付為主要業務,2012年6月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就有媒體報道滴滴將以4.3億元全資收購一九付,只要牌照,不要業務。
當時滴滴回應稱,出行是支付交易的重要場景,滴滴一直和支付行業合作伙伴保持廣泛探討和交流。滴滴將持續專注出行領域,并無進入支付行業計劃。高鴻股份也否認稱,一九付第三方支付牌照將于2017年6月26日到期,公司正在辦理牌照續展,暫未考慮其他事宜。
如今,滴滴一改當初說法,正式收購支付牌照,難道當真要進軍支付行業?
第三方支付市場當前呈兩強爭霸態勢。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7上半年,支付寶與財付通共占94.1%交易規模市場份額,支付寶占53.8%,財付通占40.3%。若是滴滴欲推第三方支付,勢必面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夾擊。
然而,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滴滴很有可能進軍支付行業,而且未必不能成功。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截至12月1日,全球220家獨角獸公司中,滴滴以500億美元估值排名第二。據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稱,滴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移動出行平臺,如今的日單量已是全球其他市場總量的2倍。
張毅分析稱,支付寶和財付通都是在擁有了海量自有用戶后,逐步向外擴展。支付寶在服務淘寶的基礎上,逐步拓展到金融、理財等領域;財付通原本是適用于騰訊的電商,之后逐步應用到騰訊的各類付費增值服務。而滴滴的用戶群體足夠龐大,若此時進軍支付業務,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可以采用一樣的思路。
同樣是擁有海量用戶后,不滿足于單個領域的發展,滴滴進軍支付行業不免讓人想起另一家斥巨資購買支付牌照的公司——美團。
在“違規”從事支付業務被罰后,美團點評在2016年9月全資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錢袋寶,被傳引發騰訊不滿。
而僅僅一個月后,錢袋寶就由于違規操作上了央行的處罰名單。對支付業務虎視眈眈的美團即便購買了正規牌照,進軍支付領域也是困難重重。
但張毅認為,美團和滴滴不同,在外賣領域美團還不是龍頭,特別是餓了么和百度外賣合并后,而在出行領域,滴滴的龍頭地位已經很穩固,用戶依賴性很高。
除了支付業務外,互聯網金融業務也是滴滴向外開拓疆域的一大方向。縱觀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幾乎全部涉足互金業務,除BATJ外還有網易、新浪、小米、美團等。
2017年3月,滴滴與亞夏汽車合作推進網約車融資租賃發展。11月,滴滴與恒鑫金融租賃合作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目前,滴滴在融資租賃、汽車分期、保險方面均有布局。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滴滴來說,這張牌照不會僅僅給滴滴帶來支付業務,未來滴滴或將推出更多增值服務。(記者蔡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