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東萍(右)/譚寧慶祝勝利。
本屆全運會羽毛球比賽一共進行兩周,從團體賽到最后的單項決賽,30歲的黃東萍打了11場球,其中有三天為一天雙賽。即便如此,黃東萍還是在女雙比賽中和22歲的譚寧走到了最后,且一局未失。
20日,在羽毛球女雙決賽中,奧運會混雙冠軍和女雙亞軍的“混搭”組合黃東萍/譚寧以2∶0戰勝四川選手鄭雨/張殊賢,奪得冠軍。1983年的第五屆全運會上,林瑛/吳迪西曾為福建奪得該項目金牌,如今,黃東萍/譚寧時隔42年再次登頂。
盡管比分是2∶0,但是場面并不輕松。賽后,譚寧透露:“東萍姐身兼兩項,消耗很大,在頒獎前抱著垃圾桶吐了。”與“混搭”的黃東萍/譚寧不同,鄭雨/張殊賢是一對“原配”,女雙世界排名一度位居第三。
雙方在第一局打到了25∶23。黃東萍/譚寧在對手以20∶18拿到兩個賽點的前提下,一路追分,勉強拿下。“整個過程確實非常不容易。”黃東萍說,“感覺有幾個瞬間我已經眼冒金星了。”
第二局,雙方一路糾纏到12∶12。“第二局我已經燃盡了。”在這一局比賽中,黃東萍在拍線斷了之后,極限換拍。“還好小譚寧站了出來,并且把我保護得很好,后半段讓我就好像打混雙一樣,專注打自己的部分,把后背交給她。”
正是在這個后半段中,黃東萍/譚寧打出一波8∶1的得分高潮,最終鎖定勝局。“這就是‘新老交替’的魅力,也是競技體育的魅力。”黃東萍說。
對此,譚寧表示:“在場上我只能盡可能地幫助她保護精力、體力,最終我們的辛苦得到了回報,能夠拿下這枚金牌感覺非常不容易。”
對于此次全運會的女雙體驗,黃東萍說:“對我這個混雙的選手來說,女雙更難,因為混雙只需要專注好網前和創造機會,但女雙需要的能力更全面。”即便如此,黃東萍依然特別喜歡,特別興奮,“我和小譚寧賽前一周多才開始合練,但我們不需要在配合上下功夫,要做的只是相信彼此”。
對于一個30歲的老將來說,14天11場球考驗的早已不是技術。不過,當黃東萍的身體達到極限時,意志力帶著她突出了重圍:“能贏下這場球,全靠意志。”
老兵不老,只因熱愛。作為黃東萍的好姐妹,29歲的鄭雨同樣對羽毛球難以割舍:“其實我下了場以后,才發現第一場團體賽預賽是跟阿賈(賈一凡)打的,最后一場是跟東萍打的,剛好我們三姐妹一頭一尾,她們陪我開始,陪我結束,我覺得非常開心。”
“這兩天我看到一句話很貼切,就是‘愛是魔法’。我非常熱愛羽毛球,所以我一定能做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黃東萍說。
當一次比賽結束了,大家總會期待下一次。譚寧說:“希望下一屆全運會她(黃東萍)還在。”
下一屆全運會,黃東萍已經34歲了,且看愛能否再施魔法。(福建日報特派記者 肖榕/文 林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