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作為制造業大省,福建大規模設備更新持續落地見效。近日,記者從省工信廳獲悉,2025年1—10月,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9.2%,其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4.5%、工業領域設備工器具購置額同比增長10.7%。
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在福建產生了哪些成效?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用足政策,拓寬融資渠道
工業領域是大規模設備更新的重點領域,其對先進設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大規模設備更新往往需要巨額資金投入,資金從哪里來?
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財政、地方財政打出“組合拳”。福建將省技改貸政策規模逐步擴大至500億元,并探索對采用融資租賃方式進行設備更新的項目給予財政貼息,多措并舉降低企業設備更新融資成本。
“省、市工信部門針對企業技改項目設備投資,給予最多5%比例扶持。”恒申集團化纖板塊外聯部高級經理陳亮告訴記者,在政策撬動下,作為化纖行業的頭部企業,恒申旗下多個項目加快投建。
同樣感受到政策暖意的,還有福地(石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納入國家級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項目后,有了各級配套技改政策支持,企業敢于投入大量資金定制國產設備替代價格高昂的進口設備,實現生產過程自主可控。”福地新材料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漢釗說。
聚焦鋼鐵、有色、電力、石化、化工、建材、機械、航空、船舶、紡織、造紙、食品、電子等重點行業,福建大力推動生產、用能等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各地因地制宜創造性開展工作。
泉州,在高標準打造政策矩陣、助推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上“打了個樣”。“我們首創‘技改貸’配套政策。在省技改貸政策年化2%貼息基礎上疊加1%財政貼息。同時,設立百億級技術創新基金,為符合條件的高新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成長型企業實施的技術改造和研發投入項目,提供年化2%、期限最長5年的融資支持。此外,還建立‘市級切塊、縣級細化、快速直達’的轉移支付機制,創新設備更新基金的支持方式。”泉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福建相關政策力度有多大?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優化技改項目線上申報、常態化受理、定期發布工作機制,今年至今,已組織實施2079項技改項目,總投資4854億元;另一方面,出臺實施融資租賃貼息政策,幫助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降低設備更新改造融資成本,截至今年上半年,省技改貸已支持866個技改項目,獲得銀行貸款融資、簽約總金額883億元,累計安排省級貼息資金超16億元,平均降低企業技改融資成本40%以上。
技改提級,產業發展快進
《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到2027年,全省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9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超過75%。
以工業領域設備更新為抓手,福建以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升級為重點,不斷加快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步伐。
20日,在晉江興業科技新廠房,一條采用“綠色植涂”工藝的生產線正平穩運行,紗線在機器的帶動下快速穿梭,化作潔白的坯布。
與傳統制革車間迥異,這里實現了“零排污”生產。“我們將‘噴刷壓滾’多道工序集于一道,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實現了生產材料的重復利用。”興業科技安海事業部生產副總經理顏美珍介紹。
興業科技還在行業中首創了AGV智能導引運輸車,有效減少了人工成本。“數字化裝備的應用,還帶來了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優化。”顏美珍說。
向“新”逐綠,是設備更新的大方向,也讓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
類似場景還有很多。今年以來,龍巖市富鑫達電子制造有限公司已投入1600多萬元資金對企業生產設備進行革新。得益于技改,該公司生產效率大幅提升,企業今年產值有望提高20%;安通電裝有限公司通過智能化改造,汽車線束及電裝品年產值從2億元躍升至3億元,訂單已排至2026年。
多數企業表示,設備更新并非簡單的淘汰落后設備,而是將數字化轉型與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等有機結合,聚焦主業、精耕細作,搶占發展先機。
從各地實踐來看,福州、廈門、漳州、泉州、龍巖5個市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福州、廈門、泉州3個市列入國家制造業新型技改城市試點,推動工業企業從“要我改”向“我要改”轉變,讓“智改數轉”成為工業倍增的核心引擎。當前,全省工業企業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企業占比超七成,居全國前列。
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10月,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1%,增幅比規模以上工業高8.4個百分點。
精準對接,企業供需“面對面”
找不到適合的技術解決方案,企業有技術不知道給誰用……面對工業企業創新轉型的痛點,福建的做法是線上匹配、線下對接,打通供需對接“最后一公里”。
動一動鼠標,打開福建省工業企業供需對接平臺,進入“大規模設備更新專區”。一邊,是企業發布的大量的設備更新需求,包括自動切水器、自動龍門切割機、制冷設備等;另一邊,是各地發布的集采優惠產品,如“漳浦綠領農業科技大棚光伏電站”項目等,進入相關頁面就能看到詳情介紹和對接人的聯系方式。
按照“線上供需信息匹配,線下活動對接”運營思路,福建分層級、分地區、分行業開展“百場千企”供需對接活動,各地紛紛圍繞設備更新開展對接會、推介會等活動。
9月底、10月底,寧德連續舉辦縣域重點產業鏈“四鏈”融合暨制造業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供需對接活動,人工智能領域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代表,以及“人工智能+”傳統制造業領域應用場景需求企業、傳統制造行業代表企業齊聚一堂,供需雙方圍桌而坐,進行面對面的深入溝通。
為技術找場景,為場景找市場。我省線上線下相結合助力工業企業大規模設備更新供需對接,據統計,2024年以來,共組織各類供需對接活動超200場,促成簽約項目超1500個,意向金額近800億元,涵蓋了紡織鞋服、人工智能、汽車產業等。(福建日報記者 林霞 通訊員 林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