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內人頭攢動,來自廈門的游客楊建華和家人在“軍號嘹亮——中國紅色軍號歷史陳列”專題展前認真觀看。“早就聽聞這里收藏著國家一級文物《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這次專程帶家人來瞻仰,感受革命先輩的精神力量。”凝視著展柜中歷經歲月洗禮的軍號譜,楊建華難掩激動之情。
寧化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曾留下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足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國慶中秋長假期間,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淮土鎮鳳凰山紅軍街、石壁陳塘紅軍第四醫院舊址等紅色景點,迎來一批批追尋初心的游客,紅色“打卡”成為假期新風尚。
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標志性項目,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是游客的首選打卡地。這里不僅有專業講解員定時開展免費講解,軍號互動游戲區更讓孩子們聽得入神、玩得盡興,“可看可聽可互動”的展陳形式,讓厚重的紅色歷史變得鮮活可觸。
“我們還創新推出‘穿越時空的對話——寫給歷史的一封信’活動,引導游客與革命先輩隔空對話,加深對歷史的理解與共情。”寧化縣革命紀念館館長林夢佳介紹,假期前兩天,基地日均接待游客近2000人次。
淮土鎮鳳凰山村的紅軍街上,11家特色門店一字排開,游客或在紅色文創館挑選心儀紀念品,或在客家小吃店品嘗酒釀、砣子等地道美食。這條串聯起11處革命遺址的“一街三館一碑一步道”精品線路,以豐富的體驗讓紅色文化“可感可及”。曹坊鎮下曹村革命舊址群里,34條紅軍標語依稀可辨,陳樹湘演播廳中講解員飽含深情的講述讓英烈故事直抵人心。“來寧化,可以看紅色遺址、住客家民宿、吃農家土菜,這樣的假期很有意義。”專程帶孩子前來的龍巖游客藍譯文說。
近年來,寧化立足紅色資源稟賦,精心打造了4條紅色精品旅游線路,推介縣革命紀念園、長征精神教育基地等13個紅色旅游景點,開發蘇區精神、長征精神、谷文昌精神等8個地方特色課程,帶動花生、茶油、薏米等農特產品熱銷,助推農文旅融合發展。
見習記者 莊紫怡 通訊員 雷露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