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沒有去過蘆山,在今天以前許多人甚至不知道蘆山在哪里,但此時此刻,他們內心都有一股強烈的情感——今天,我們都是蘆山人!
蘆山地震突然來襲,全社會目光齊聚。災區現場救援、醫院救治、災民安置以及后勤保障等情況,無不牽扯著眾人的心。地震發生后,抗震救援機制迅速啟動,各方力量迅速集結,讓人看到一個更加成熟的公民社會正在生長,看到一種在災難面前守望相助的公民精神。
蘆山發生地震消息傳來后,原本眾聲喧嘩的微博,聚焦點立即轉向抗震救災,無數人參與轉發災區相關信息,為救援提供必要的信息傳播。
在救援人員和媒體趕往災區之前,甚至在大規模救援隊伍正在集結前,眾多微博用戶用手機、電腦等設備,展現了公民責任,填補了這階段的信息缺口。此刻,微博等媒介已成為蘆山大救援的平臺,也成為人們獲取災情的重要渠道。
面對強震,許多人改變日常步伐,調整工作計劃,積極參與到抗震救災工作中來。如正在外地簽售的作家李承鵬,聽到地震消息后,立即中止行程,準備返回四川參與救援。他在微博上表示,準備在不添亂前提下,組織一支專業救援隊,迅速深入蘆山。“我們所爭的一切,不正是為了讓國民更好嗎?”這是他此刻的心聲,也是一個負責任公民面對天災時表現出的社會責任意識。
在微博上,許多原本從事社會公益的人士,也開始籌劃為災區募捐。有人捐款,有人捐物,還有人提供義賣平臺,公民力量正在聚集,各種各樣的社會賑災活動正在全國各地發起。在海外,許多華人的心也牽系著這場災難,張羅著為災區捐款捐物。有人發微博說:“紐約的華人心里從沒有斷過對祖國的關心。”要知道,昨天還可以看到他們中有些人對這個社會抱有怨言;可當地震來臨,他們想到的是,能夠為這個社會做點什么。他們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公民責任,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推動社會進步。
災區發生的一幕幕場景,也讓人感動不已。在蘆山縣體育館,商家們自發拿出米面和鍋碗瓢盆,當起志愿者,為大家免費煮飯,等等。他們也是災民,可此刻他們想到的卻是幫助那些遭遇更大不幸的人們!
沒有什么比這更能說明問題了。這是經歷過汶川、玉樹地震的中國,這是一個公民責任意識越來越成熟的社會。5年前,人們為汶川傷悲哭泣,5年后的今天,人們為蘆山守望相助。許多人沒有去過蘆山,在今天以前許多人甚至不知道蘆山在哪里,但此時此刻,他們內心都有一股強烈的情感——今天,我們都是蘆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