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21日訊(通訊員 周澤彬 黃少友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眼下,正是一年一度的紫菜收成好時節。連日來,漳浦縣六鰲鎮的海上牧場一片繁忙,養殖戶們正搶抓晴好天氣,收獲初冬時節最鮮美的滋味。
11月20日早上7時,六鰲鎮嶗岈養殖區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沙灘上車輛穿梭、人影忙碌,掛滿紫菜的竹簾通過簡易吊車緩緩運至操作臺,工人們協力拉拽簾繩,將其送入收割機,經由鋒利的刀片整齊刈割過,烏亮柔軟的紫菜便精準落入收集池中,等待送往加工廠進入下一道制作工序。
“目前紫菜供不應求,我午夜12點出海收紫菜,回來已是凌晨4點,整個流程操作下來一般都要忙到早上8點。”紫菜養殖戶陳銀泉告訴記者,現在他們每天收40擔左右,一擔大約120斤;以后產量會逐漸增加到50擔至60擔,一擔至少有170斤。目前,濕紫菜廠里的收購價是每斤13元至14元。
剛采摘的濕紫菜是如何變成我們常見的圓餅形干紫菜呢?
在六鰲鎮嶗岈灣紫菜加工廠里找到了答案。廠房里機器轟鳴,從養殖戶收購回來的濕紫菜在這里經過清洗、脫水、打散、定型、烘烤等一道道工序,一片片頭水紫菜干品新鮮出爐。
“每天我們能收到1萬多斤的濕紫菜,生產干紫菜1千多斤。”六鰲鎮紫菜協會理事、紫菜加工企業負責人林鎮城說,今年紫菜上市第一天的價格是每斤140元,因受高溫天氣影響,今年的產量比去年低一點,價格沒有去年高。
據介紹,作為2015年獲評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六鰲紫菜憑借其獨特地理環境與優質海水滋養,形成了鮮嫩爽滑的出眾口感。“頭水”紫菜作為每年首茬采收的“第一鮮”,盡管價格高于后續采收的批次,卻始終供不應求,備受市場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