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至3日,一場以茶為媒、共敘兩岸情誼的文化盛宴——安臺茶文化交流主題活動在安溪縣舉行。期間,臺灣阿里山茶業協會交流團一行深入安溪茶產業核心區域,參觀考察安溪縣茶企發展情況,展開一場跨越海峽的茶文化對話,共同探尋傳統茶藝與現代科技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在安溪鐵觀音集團老茶廠,交流團循著茶香參觀該企業的廠史館、無煙灶、老茶倉、初制工坊等場所,實地感受這座擁有七十余年歷史老茶廠的獨特韻味,深入了解安溪鐵觀音品牌發展歷程,探尋安溪烏龍茶從傳統手工到工業化發展的歷史跨越,以及其中蘊含的商業智慧。“每一道工序都凝結著世代茶人的智慧,這種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值得兩岸共同傳承。”阿里山茶業協會理事長林建村在體驗傳統揉茶技藝時感慨道。
隨后,交流團來到八馬茶業觀光工廠,走訪百茶園、鐵觀音工坊、智能倉配中心、普洱茶倉儲區等,并親身體驗制茶的標準化工序,體會現代科技與傳統茶業的深度融合。臺灣茶葉感官品評發展協會理事長許偉庭認為,安溪在茶葉智能化生產、數字化倉儲管理等領域的探索,值得臺灣學習借鑒,回去將總結報告,為臺灣茶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當天下午,交流團還走進和平百茶供應鏈管理中心,了解企業發展歷史、供應鏈管理及品牌推廣經驗,感受傳統茶產業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創新變革與蓬勃發展;前往長榮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傾聽企業發展歷程、生產工藝和產品研發制造情況。期間,雙方就安臺茶葉充氮保鮮技術等議題展開探討。
“這次參觀考察活動,讓我深切感受到安溪茶產業發展的蓬勃勢頭,尤其是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涵蓋產業上游、中游和下游。”許偉庭說,兩岸茶葉發展歷程不同,在茶葉類型、營銷模式、保鮮材質乃至后續包裝等方面均存在一些差異。通過此次交流,期待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聚焦智能裝備研發、青年茶人培訓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打造兩岸茶產業融合發展示范樣板。(記者 章梅霞 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