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2日訊(閩南網記者陳玉玲)今天下午,由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執委會、國臺辦《兩岸關系》雜志社、泉州泉臺民間交流協會等共同舉辦的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與傳播交流研討會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行。
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原總監楊剛毅發表看法
臺灣著名音樂人林垂立點評獲獎作品
海峽兩岸的閩南語歌曲創作名家、閩南文化研究專家、音樂界代表等50多人齊聚一堂,共同回顧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發展歷程,深入探討閩南語歌曲傳播路徑與產業化。
本次研討會是“閩南韻·海峽情——2015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演唱大賽”的系列活動之一。該活動從征集到評選歷時3個月,共收到兩岸原創歌曲169件,其中包括大陸作品88件以及臺灣作品81件。
“我自己就是閩南語歌曲的愛好者。過去聽閩南語歌曲,我總在想,為什么我們聽到的作品都是臺灣的,而大陸的閩南語歌曲作品這么少?”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原總監楊剛毅是本次大賽的評委,也是研討會嘉賓。他說,舉辦海峽兩岸閩南語原創歌曲征集活動,并將其納入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活動項目,很有意義。從大賽征集的作品的數量和質量來看,題材廣泛,他看到了閩南語歌曲創作的曙光。
在研討會上,楊剛毅表示,泉州作為“文化大市”,應該扛起閩南語歌曲創作的大旗,堅持做閩南語原創歌曲,可將閩南語歌曲創作大賽延續下去,每年舉辦一次,激勵更多人投入到閩南語歌曲的創作中,樹立泉州閩南文化發祥地的品牌形象。同時,考慮到閩南語歌曲的長期發展,他建議設置專門的辦公機構、設立閩南語歌曲基金會,用于閩南語歌曲的包裝、推廣等。
從事音樂創作多年的臺灣著名音樂人林垂立說,比賽作品令他眼前一亮。“這次大部分的作品是以家為核心的,讓我覺得很溫馨。從兩岸的參賽作品來看,大陸的歌詞新穎,有意境,但作曲方式偏弱。而臺灣作品剛剛好相反,作曲有優勢,但作詞思路局限。”林垂立建議,兩岸的音樂可多加強交流。他呼吁建立常態性機構,加強兩岸在閩南語歌曲創作方面的交流。比如在作曲方面,臺灣音樂人經驗豐富,可邀請他們到泉州授課。大陸也可以與臺灣音樂人分享寫詞經驗,實現兩岸優勢互補。
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總結說,在培養閩南語歌曲創作人才方面,大陸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那么,大陸的閩南語歌曲如何讓更多觀眾接受呢?楊毅周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在閩南語歌曲的創作。閩南語歌曲的創作要更契合年輕人的審美,適合時代的特點以及現代人的心理,不斷提升創作水平。他表示,自己很看好閩南語歌曲的發展前景。
今晚20點,本屆閩南語歌曲創作演唱大賽將舉行頒獎典禮,為大賽獲獎者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