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則通,通則興。城際之間如此,城鄉之間亦是如此。
“十四五”期間,石獅接續發力推進“內聯外通”工作。對內,疏通“毛細血管”、推動城鄉融合,加速全域城市化腳步;對外,打通 “交通動脈”、密切城際交流,大力拓展發展空間。
以路為“筆”,石獅城鄉一體高質量發展不斷描繪新圖卷。兩組數據最有說服力:當下,石獅市城鎮化率高達86.38%;在2024年和2025年“全國新型城市化質量百強縣市”榜中,石獅持續穩居第15位。

圖為錦江外線不僅通了路,也串起了景,帶動了鄉村文旅
山海對話 城鄉聯動
近年來,永寧轄區的“十里黃金海岸”,“海上佛國”洛伽寺、“追光音旅”紅塔灣等“網紅打卡點”,多次登上泉州旅游熱搜。今年國慶節期間,市場的熱度依然不減,煙花秀、打鐵花、音樂會、集體婚禮,這些浪漫的元素匯聚一起,讓這條“濱海畫廊”持續扛起了石獅文旅的“流量擔當”。
讓鄉鎮的迷人濱海“走出深閨”、讓城里的市民游客親近大海——“十里黃金海岸”持久“出圈”背后的重要支撐,是整段沿海大通道的接續打通。
海是石獅的資源稟賦。推進海岸帶開發建設,既是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需要,也是深化城鄉融合、帶動山海城聯動發展的抓手。“十四五”以來,圍繞交通疏脈絡、景觀造環境,石獅海岸的美麗蝶變不斷上演。
不妨從仍在提升改造的永寧外線開始,一路往蚶江方向走。
2020年底,永寧外線(紅塔灣旅游路至梅寧路)項目舉行開工儀式;2023年2月,永寧外線二期A段(梅寧路至梅林村委會)進場動工;2024年11月初,永寧外線二期C段(子英至西岑)改造拉開帷幕。此前,銜接紅塔灣旅游路,一路通達至梅林村委會,這段濱海廊道已完成改造。最新的消息是,今年國慶節前夕,子英至西岑段的提級改造工程,主路也已建成。
行至祥芝轄區,2023年3月初,祥芝濱海界面提升工程進場。結合轄區環境整治,在祥芝國家中心漁港段靠村居一側,新增盤山景觀道、建成東城燈塔公園。“轉角遇到海”的體驗,捧紅“小威海”的名聲,也讓祥芝東大垵一度霸榜抖音平臺的“人氣景點泉州市榜”。今年9月初,作為燈塔公園二期項目的新入口廣場投用;9月中旬,卡賓先生直接將“踏山海、共潮生”海上時尚大秀舞臺搬到這里,讓這段美麗岸線成為全城矚目的焦點。
再往前行,便是大廈—蓮坂—伍堡段的拓寬和提級改造,以及打通作為支線的林鑾渡生態游步道。秉持風格整體統一、提升沿線綠化、配套景觀小品、完善服務設施的原則,“十四五”期間,這段沿海大通道也得以舊貌換新顏。尤其是,林鑾渡生態游步道在2024年初建成亮燈,讓市民游客得以更加便捷地到達世遺點。
40余公里的沿海大通道,串起68公里的海岸線,也拉近了石獅沿海五鎮之間、沿海鄉鎮與城區之間的距離。“之前因為不完全通達,像永寧外線、林鑾渡生態游步道沿線的美麗海景,可以說都是‘藏在深閨無人知’。”作為海岸帶開發建設的主力軍,國投集團相關負責人坦言,這些年來,石獅市持續做足“向海”文章,讓整條沿海大通道及其支線更親海。
聚城暢通 同城發展
如果說織密內聯路網是縮短城鄉距離、助推全域城市化的“先行軍”,那么,拓展對外通道便是打開發展空間、擴大同城“朋友圈”的助推器。
“十四五”期間,石獅外通的亮點手筆,集中在2023年。
2023年9月28日,福廈高鐵開通運營,位于石獅靈秀山西側的泉州南站同步啟用。而在當年8月底,銜接泉州南站的泉州二重環灣快速路匝道(晉江至獅城大道)石獅接地段率先完工。項目通過建設兩道長約327米的匝道,連接獅城大道與晉江二重環灣高架橋,落地后與獅城大道形成T字形渠化交叉。市區方向來的車主在此上高架,可快速到達晉江東部快速路,直達高鐵泉州南站。
稍遲些的2023年12月,全長941.4米、雙向六車道的外西環路高鐵連接線,也完成主路建設。這段連接線以地面路形式連接泉州南站,車主從外西環路仕林段出發,只需一個左轉彎,便可快速直接抵達泉州南站一層(即地下層)。經此道路繼續向北,可通過二重環灣、晉江中部快速路連接晉江機場,向東則同即將建設的福廈高速公路晉江至石獅支線(彭田連接線)銜接。
“快的動車組,19分鐘就能到廈門北站,確實很方便。”因為業務需要,平時會經常往返石獅與廈門的蔡先生坦言,“家門口”就有高鐵站,通過以時間換空間,讓兩地的“距離”大大縮短了。
把觀察視野拉大些。這樣的“外通”格局,不僅項目所在的靈秀鎮、村直接從中受益,也讓石獅得以更好擁抱廈漳泉同城發展、承接周邊城市產業轉移。“跳出石獅發展石獅,才能獲得更多的資源要素支撐。打通對外便捷通道,有助于放大石獅區位優勢,對城鄉間的融合、城際間的交流,都有很大的利好。”國投集團相關負責人坦言。
串珠成鏈 業興民富
當然,“十四五”期間,除了沿海大通道的提質和兩條對外要道的打通,還有諸如府園路等城市支路、園區內部道路也先后建成,在暢順區域交通微循環的同時,也推動了產城融合發展。
城鄉路網加密、建設等級趨同、風貌同步提升,只是城鎮化水平的一個觀察指標。在路的牽引和拉動下,城鄉形象的變化真真切切,并帶動資源開發和項目落地,為鄉村振興增加新引擎,也加速山海城村聯動發展的步伐。
典型當屬40余公里的沿海大通道,讓世界遺產點、永寧古衛城等人文景觀,濕地生態公園、紅塔灣海岸公園等旖旎自然風光,祥芝國家中心漁港、梅林漁港等特色產業資源得以“串珠成鏈”。在此基礎上,屬地鎮村、有關部門攜手,走出去、引進來,推動“美麗經濟”一路生花。迷人海岸、高鐵落日等浪漫元素匯聚,吸引橘若在永寧黃金海岸、祥芝東大垵、蚶江錦江外線連續落地三子,而粉紅民宿、燈塔咖啡、十里長堤三個文旅項目,又拉動更多客流來石獅“打卡”消費。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追光餐廳、玉湖豆腐文化商貿園等文旅全產業鏈項目。
搭上濱海文旅的“快車”,通過出租場地等方式,一些村集體多了增收渠道,沿線村莊的百姓也找到致富新路。在祥芝東大垵,村民抓住“網紅點”的人氣,推出流動餐飲車,滿足游客休憩輕食之需;在蚶江錦江外線,嗅到商機的民眾擺出文創飾品、小吃餐飲,帶火“后備箱集市”,也鼓了自己的腰包……
(記者 康清輝 顏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