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1月5日發文稱,2009年,浙江有一13歲女生“一夜成名”,僅僅六年級就寫出7萬字婚戀小說,也因為自己的文學特長,做任何事情都想“破格”。但事與愿違,她兩度高考,并試圖憑文學特長申請讀本科,但均止步大專。隨后,她怒而網上籌款,欲提起訴訟,但應者寥寥。一些支持者也開始反對她......
以下為文章全文:
“少女作家”的破格戰爭
楊玲玲是誰?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這名字有些陌生。
但如果回到2009年的浙江桐鄉,你將見證這個彼時13歲的初一女生“一夜成名”:當地媒體驚訝其“六年級寫成7萬字婚戀小說”,省外報紙贊她可能是“下一個張愛玲”,中央電視臺也聞訊趕來。熱度持續到2013年,她高喊著“要么當作家、要么做乞丐”現身東方衛視,她的“未來”被嘉賓升級為或將成“下一個諾獎獲得者”,當這個學習成績不佳的高中生歪著頭說出“我要退學”時,嘉賓驚呼“她在戰斗”。
楊玲玲最終并未退學,但她所在的桐鄉二中已然轟動。在一些教師看來,楊喜歡“表現”:會主動把文章給教師“提提意見”,曾想在學校辦專場講座,甚至高一就希望破格當文學社社長。
事實上,“破格”正是楊玲玲殺入這所高中的“秘籍”。2012年,她的中考分數僅過職高線,可開學不久,這個“少女作家”直奔教育局,此后命運反轉。
那一年,韓寒已退學12載,并在兩年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蔣方舟剛拍完清華大學畢業照,準備赴任《新周刊》副主編;再過一年,《小時代》即將上映,迎接又一輪口水戰的郭敬明也步入而立之年。人們不自覺地將他們視為楊玲玲的成長參照。
故事的結局并非喜劇。今天,楊玲玲沒有叱咤文壇,可依然“迷戀”著“破格”——兩度高考,她試圖憑文學特長申請讀本科,均止步大專;當被四川某“985”高校拒絕之后,她怒而網上籌款,欲提起訴訟,但應者寥寥。一些支持者也開始反對她。
寫婚戀題材的小學女生
2008年秋天,浙江一家都市報開始時不時接到一個小學六年級女生的電話。“她老告訴我們自己寫了一篇小說。”當年的采編人員趙小斌記憶猶新,女生寄來了鋼筆寫的文稿,可編輯部的判斷是,這算不上什么新聞,“小學生寫小說不稀奇,那也不是什么驚世之作。”
電話斷斷續續“糾纏”了報社一年,每次少則幾分鐘,多則兩小時。來電者是楊玲玲,起初她有些不好意思,但打久了,就感到此事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她尚不諳人情,未覺此事唐突,只認為“自己寫得不容易”,而“編輯阿姨很耐心”“像媽媽一樣”。
不過,當趙小斌看到小說時,確實多少有些意外。小說名為《星路》,全文7萬字,書中的女主角一路讀書、成年、成為明星,但在楊玲玲的設計里,她又遭遇潛規則,最終黯然死去。這個“乳臭未干”的少女,寫生死,寫商戰,寫婚變,甚至叩問成人世界:“面臨離婚時,婚姻不再是避風港。此時,歲月只給了你兩個選擇,一是堅毅的退出,二是無謂的繼續。你選擇哪個?”
小學生寫婚戀題材?趙小斌提煉出了這個新聞點。這一消息在2009年11月迅速“走紅”,各大門戶紛紛轉載,各媒體隨即找到了鄭淵潔及大學教授點評,并挖掘網友觀點,“干得漂亮”“說不定就是下一個張愛玲”的評價紛至沓來。一月后,“‘楊玲玲現象’在全國教育界和文學界引起震動”直接成了大標題。
楊玲玲此時已讀初一,不善言辭。早前,為了迎接在她看來頗為“隆重”的采訪,她特地把小說手稿謄抄了一遍。
一夜成名無疑突然。見媒體屢提張愛玲,從未讀過其著作的楊玲玲翻起書來,并自認為兩人“命運相似”:張是晚清名臣后代,家道中落;楊生于農村,幼年家中經商失敗,父母被迫打工,而此前,她最受寵愛,老屋家具齊全,在她心里“跟小洋樓似的”。
這個敏感的獨生女始終記得,小時候離家不遠有池荷塘,父母常帶她去玩。“后來爸媽再也不讓我去了。”她把手縮進袖口,仿佛在悼念一個“淪陷地”,“因為生意失敗后,那里被別人承包了。”
家境起落被她視為作品早熟的理由。她瘋狂寫作,有時甚至寫到夜里兩三點,并一度貧血。
母親周國英起初并不知道這些。她反復叮囑女兒,家里經濟條件不好,以后要找個正常的工作,至少得讀個本科。
平靜顯然被打破了,尤其是央視到來之后,熱鬧飆至頂點。從未謀面的干部來了,親友之間相互打聽著,央視采訪當地媒體“如何發現楊玲玲的”,當地媒體也采訪央視“為何過來采訪”。央視編導透露,他們在討論“早熟少年”類的話題,剛采訪完彼時火遍全網的“少年演講帝”楊心龍。
當地網絡論壇開始連載《星路》,那是楊玲玲有時放棄學習時間,跑到親戚家逐字敲打的。網友遺憾,作品并不完美,但又驚訝,小學生之作,已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