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父母: 首看父母顏值
然而,來到天河公園相親的年輕人并不多,大多是雙鬢斑白的老年人,掛的資料也并不翔實。久而久之,李伯還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這雙“火眼金睛”主要對相親資料上的父母,首先看對方父母的顏值。李伯自己相貌端正,60多歲仍顯年輕,他自認顏值還不錯,如果對方父母長得“歪瓜裂棗”,李伯心里就要琢磨,“如果父母相貌端正長得很帥,那孩子也差不到哪里去。”
對方父母里,母親比父親滄桑許多的,李伯也會琢磨。因為李伯的妻子保養得當,李伯覺得這和自己的照顧不無關系,“母親比父親滄桑說明男孩家里父親對母親不好,這樣的家庭以后男孩也不會對他老婆好,操心多。”
其次看父母身高,“如果父母兩個都只有1.65米,那孩子也高不到哪兒去。”李伯頗為“老練”地說道。最后看父母的言談舉止,父母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許多問題,“來自哪兒,有沒有受過教育都能看出來。”
相親難: 無用功居多
然而,李伯女兒并不支持父母“遠赴”天河相親,“她覺得自己可以處理好,不需要我們操心。”聊起女兒李伯頗顯嚴肅的臉上透出些驕傲,“但她工作比較忙,我們只是想幫她,很多家長都是這樣,盡人事,至于結果就順天命。”
盡管李伯風雨無阻地來天河公園為女兒相親,但這幾年來找李伯的人,要么就是不符合李伯的條件,要么就是符合條件的人又想找年輕漂亮的,挑挑揀揀之下,這三年通過李伯“篩選”的適婚對象只有兩三個。“她去和人家見了一面回來就說不合適,說和他氣場不符。”
不少長期在天河公園蹲點的家長,也像李伯一樣好不容易尋覓到一兩個符合自己條件的,子女卻不喜歡。李伯嘆了口氣,“除了外在條件,人與人之間還得看緣分,看氣質。”
盡管李伯已和女兒商議過,覺得父女心意一致,自己不喜歡的也不適合女兒,但顯然,除了年齡身高學歷收入這些硬性條件之外,在虛無縹緲不可捉摸的“氣質”上父女的眼光并未達成一致。